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不僅讓國產品牌看到了反超合資車的希望,更是讓國產品牌邁向了曾經無法企及的高端市場,開始和傳統豪華品牌在高端市場正面對抗,“再不努力就只能看BBA了”就是當下對國產高端新能源汽車的最好詮釋。
不過,雖然國產品牌能靠著新能源汽車擠入到高端市場中,但想要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也并不容易,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是比比皆是,其中智己汽車就是沖擊高端失敗的典型。
心比天高的智己汽車
相比最早一批成立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智己汽車算是入場較晚的一批,在2020年底才成立,但智己汽車背靠財大氣粗的上汽集團。作為上汽集團的“親兒子”,智己汽車自然就承擔著上汽轉型新能源的沉重使命。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自打2020年成立以來,上汽就一直對智己“寵愛有加”,技術、人力、渠道,包括最重要的資金,只要是智己“開口”要的,沒有上汽不滿足的。甚至在2022年1月份,智己汽車就一口氣發布了智己L7和智己LS7兩款量產車型,此時距離智己汽車成立才一年出頭。
從定位上來看,兩款車型的起步價均超過了35萬元,瞄向的也正是40萬元這一級別的高端市場,但高端的定位并沒有為智己汽車換來高銷量。數據顯示,智己汽車在2022年的總銷量僅為4811輛,其表現還不如“蔚小理”的單月銷量成績。
進入到2023年后,隨著車市競爭的加劇和價格戰的到來,讓身處高位的智己汽車也不得不通過降價來贏得銷量,但也是收效甚微。客觀來講,當時的智己L7和LS7在35萬元以上價位還是有一戰之力,并不缺乏亮眼的產品力,導致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還是智己汽車的品牌影響力不足以支撐起35萬元以上價位。
所以在2023年,智己汽車就已經放下身段,推出了智己LS6這一定位更低的產品,相比智己L7和LS7,智己LS6則是來到了30萬元以內價格區間。靠著更低的價格,智己LS6單月銷量也曾一度接近1萬臺,但依舊無法擺脫智己汽車“高開低走”的傳統,現在的月銷量已經回落到了千余輛的水平。
放下身段,智己L6將是最后的希望?
無論智己汽車如何強調自身高端的定位,從結果上看,智己汽車根本無法支撐起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殘酷的事實也不得不讓智己汽車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如果繼續無腦沖擊高端市場,即便是財大氣粗的上汽集團也終有一日會被智己汽車拖入泥潭。
所以在進入到2024年后,智己汽車就放下了自己高傲的姿態,推出了智己L6這一全新產品。相比智己汽車之前的三款車型,智己L6在定價上則要清醒得多,加上購車權益后的起步價僅為19.99萬元,小米雷軍不敢給出的售價,智己L6給到了。
在產品力上,先不說智己汽車所吹噓的行業首發的固態電池帶來的爭議,就全系配備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激光雷達、英偉達OrinX、高通8295、ISC智慧燈語系統等配置在20萬級的純電轎車中就已經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智己汽車并沒有打好智己L6這張牌,在智己汽車看來,先前推出的幾款產品高開低走是因為智己汽車營銷不夠,而非產品不行。在智己汽車看來,如果能夠抓到潑天的流量,智己L6就會一炮而紅,所以在智己L6的預售發布會上,CEO劉濤就通過碰瓷的方式蹭小米SU7的流量。
碰瓷小米SU7還不夠,劉濤更是在預售發布會上歌頌苦難來引發外界對智己汽車的同情。從結果來看,智己汽車的確得到了潑天的流量,讓成立四年都未打開知名度的智己汽車瞬間走紅,可話又說回來,黑紅真的就是紅嗎?不僅小米汽車要求智己汽車公開道歉,網友對智己汽車歌頌苦難的行為更是嗤之以鼻,智己汽車雖然得到了流量,換來的卻是外界的口誅筆伐。
以智己汽車目前的銷量表現來看,如果智己L6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未來的路必將更加艱難。可喜可賀的是,根據智己汽車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智己L6上市僅一周鎖單量就突破了10000臺,創下了智己汽車成立以來的最好成績。不過,有了智己L7、LS7、LS6高開低走的教訓,智己L6能否穩住銷量誰也說不準,對智己汽車來說也不能高興得太早。
寫在最后:
一般來講,有傳統汽車大廠撐腰的新勢力車企要比“蔚小理”更有優勢,極氪、深藍、阿維塔、AITO問界等品牌就是例子。但背靠上汽集團的智己汽車如今卻很難擠入一線新勢力陣營,究其根本就是產品定價太高,智己L6算是智己汽車認清現實后的最后底牌,究竟更低的定價能否換來更高的銷量呢?也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