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都沒告訴家里人公司出問題了。”
電動湃采訪一位高合員工的時候,他這樣的說道。
日前,華人運通與汽車投資咨詢平臺iAuto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iAuto計劃10億美元投資華人運通,全力支持高合汽車恢復業務運營和車輛生產的計劃。
此刻,距離2月初高合汽車官方停產停工已經過去三個多月,很多員工都在翹首以盼公司能夠恢復正常經營秩序。iAuto的入局,給予了很多人希望。
如何復工復產,iAuto背后的掌控者又存在哪些考量?今天來聊一聊。
“大量的資源都撲過來,收購和投資的都有,高合還是很有機會的”。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認為。不過,他也承認,公司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個月,“3個月,我們會拼盡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
iauto的入局,距離丁磊的期限,剛好3個月。
5月17日,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對內發布關于公司重組期間工作組公告,決定成立重組工作組和聯合運營工作組。
“目前還沒有接到準確的復工復產時間表,同事們都在等待中”,對于這份公告,接受采訪的員工這樣回復道。
此前,據相關內部人士透露,高合汽車已經開啟了第一批員工的復工復產工作,其中就包括堅持直播、淚灑當場的楊悅卿。
由此可以看出,高合汽車一直沒有躺平放棄,在做融資方面的各種努力,并且也在積極準備復工復產工作。
一家遭遇經營困難的造車新勢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從困境中走出,畢竟中國市場,還沒有發生這樣的先例。
一方面,從此前沙特投資部簽署協議、協議落實、資金到位的速度來看,iauto的投資并不會快速到賬,中間至少也得有3個月左右的準備時間,其中包括員工召回、經銷商安撫、供應商欠款結清、投資人協商等等各種工作。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外部資金的引入難度都會加大。
另一方面,我們要透視iAuto這家公司,分析它的投資動機,才能把握兩家合作的決心和成功率。
公開資料顯示,iAuto是一家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的公司,核心業務為清潔能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集成銷售及運營,在清潔能源車輛動力總成及電機系統領域持有國際專利,團隊成員具有金融、投資及咨詢服務領域背景。
根據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團2023年9月的一份諒解備忘錄公告,iAuto的最終實益擁有人為正道集團董事會主席仰融。仰融曾是華晨汽車集團的創始人之一。
自媒體《幫寧工作室》近期專訪了仰融,就為何投資高合發出了提問。仰融表示原因有三:
其一,高合汽車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中“最好的之一”。就電驅結構而言,iAuto電驅結構非常優秀,高合汽車可以承載這樣的黑科技。
其二,有一支不錯的技術團隊。
其三,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外界忽略的是,丁磊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原子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固體物理學專業,這在中國汽車制造公司掌門人或者創始人中幾乎是唯一的存在,而iAuto掌握的黑科技燃料就與這些專業相關,雙方容易互相理解。
這三個理由看似十分充分,但是從仰融過往的從業經歷來看,他是一個財技高手,在資本運作方面有很多經驗,且因為經濟犯罪而被迫遠走美國,其中縱使發布了很多宏偉的規劃,但是很多人認為仰融的計劃,就是四個人——疑竇叢生。
其次,iAuto的業務范圍也顯得宏大且沒有落地性,充滿了資本包裝的概念,讓人不經懷疑這又是仰融再建的一個資本運作平臺。更會讓人想起賽麟王曉麟攜款潛逃美國的故事。
總得來看,諸多業內人士認為,高合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投資一家公司比自己創建一家公司更容易,但是運氣似乎并未完全青睞高合汽車,與長安的合作草草結束,與iauto的合作,也并不讓人十分看好。
近期,拿到融資的企業并非只有高合汽車一家。
5月16日,愛馳汽車終于迎來“救命稻草”。據悉,愛馳汽車歐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已與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簽署了合并協議,合并預計將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這筆交易對愛馳汽車的估值約為4億美元。
此外,2023年5月已申請破產審查的國內低速電動車企業雷丁汽車,也被爆出正在進行庫存周轉。
為何這些企業會集中獲得融資呢?
電動湃認為,其一是各家企業在不同細分市場還具備一定的差異化價值,并且投資一家現成的公司,比重新創建更容易。
其二,極氪汽車的順利上市,證明中國新造車概念,在全球資本市場受認可程度也在逐步回升。
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融熱度也略有回調。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行業(含自動駕駛)融資案例共計133起,同比增長3.9%,環比增加10.5%,已披露總交易金額達167.3億元。
但是,一切的利好,并非代表所有的新造車企業在重獲融資后順利發展。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北京車展接受媒體采訪就表示,李斌在2019年1月的年會上說24年-25年是資格賽,今天我們看現在就是淘汰賽,很殘酷。
市場的馬太效應愈發強烈,一方面意味著新企業進入造車領域的窗口正慢慢關閉,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牌桌上的企業發展壓力都在逐步加大,更何況按下暫停鍵,錯失諸多市場時機的“后進者”。
銷量的周榜,讓市場競爭按周為刻度步步演化,與其說各個車企都在找到自己的發展位置,更不如說市場的淘汰,是為了今后更健康地發展。
我們恭喜這些企業重獲資金,但是長路漫漫,前途也許更是悲觀。
仰融與丁磊聯手,能否讓高合獲得新生?2024年,還有多少車企上市和退市,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