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型滲透率的提升逐步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電動車正逐步替代燃油車成為了消費市場的主體,在預算25萬內,智己L6與Model 3是消費者較難繞開的選擇,我們以懂車帝在成都地區的銷售數據為例,選擇23.99萬的智己L6 Max長續航版和23.19萬的Model 3后輪驅動版進行對比,來看看兩款車型應該如何選擇。(簡稱智己L6和Model3)
外觀對比:
轎跑化的設計理念讓智己L6擁有流線型的車體結構,前臉低趴的機蓋讓封閉式中網型面區域呈現寬體風格,水滴狀上揚的大燈分列兩側,前包圍則增加了C型導流槽結構。溜背式的車頂弧線直達車尾,車門區域采用內凹式結構,配上紅色卡鉗,增添了車側的運動感。車尾部采用家族式的貫穿尾燈區域結構,尾門中部帶有橫向的筋線組合,車底還帶有擴散器護板。
相比智己L6的運動風格,Model3則主打極簡,車頭機蓋同樣帶有下溜式型面,前臉型面同樣為全封閉式結構,并帶有弧形線條進行勾勒,前唇邊增加了扁平式的進氣口區域。Model3的車頂帶有弓形的弧線 延伸,熏黑的窗線在A柱及尾柱底部形成銳利的窗角,車側線條整體保持上揚延伸,車尾整體保持較為厚重的輪廓,鳥喙狀的尾燈腔內部為C型的燈帶結構,下方型面帶有一根從側面延伸而來的平直線條,底部則采用黑色組件覆蓋。相比之下,Model3的科幻屬性相對較強。
內飾對比:
智能化作為當前新能源車內飾設計的主流趨勢,智己L6的中控臺與扶手區域呈現T型結構,中控區域沿著中控臺頂部斜向延伸,臺面前端通過略帶弧形的鍍鉻飾條對出風口區域進行了裝飾,26.3英寸的雙聯屏及副駕屏位于臺面前端,內部配有驍龍8295P芯片,并內置IM OS智聯系統,中控下屏幕則有10.5英寸,可對車內功能進行調控。智駕層面則配有254TOPS算力的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并搭配IM AD系統,加上多傳感元件的輔助,讓整車具備了高階L2級輔助功能。
相比智己L6的多屏化設計,Model3則同樣保持極簡化布局,中控臺外側邊角與車門板形成連貫的弧形飾邊,中控臺整體也呈現階梯狀的層疊結構,同時出風口貫穿于臺面之中,中央區域配有一塊15.4英寸的高清屏,車內幾乎所有信息顯示和功能都通過這塊屏來操作,車機內置特斯拉自研的智聯系統,并搭載AMD Ryzen芯片,智駕配置則搭載HW芯片,算力達到720TOPS,在AutoPilot系統的支持下,Model3同樣可實現高階輔助功能,但由于當前FSD入華運行還需一定時間,因此實車功能上還有許多并未激活。
空間對比:
兩款車型雖然有同樣的價格,但是車型定位略有差異,智己L6有著4931*1960*1474mm的尺寸和2950mm的軸距,達到了中大型轎車的水準。座椅采用真皮覆蓋,并在表面加入了方格子的表面縫線,車頂一整塊全景天幕也能增加車內的采光。后備廂可通過后排座椅調節進行容積擴展,可獲得457—1290L的空間范圍。
相比之下Model3的尺寸則為4720*1848*1442mm,軸距為2875mm,定位中型車級別,如果看重空間表現,則智己L6優勢較大。Model3采用了一體式的仿皮座椅,內部海綿填充相比智己L6偏硬,車頂采用分段式的全景天窗。后備廂容積為682L,并同樣可以通過放倒后排完成擴展。
動力對比:
智己L6采用后置單電機作為驅動單元,有著248kW(337Ps)/500N·m的輸出數據,能在4.6秒實現破百加速,整車基于高壓平臺進行打造,內部搭載83kWh的電池組,0.28小時便能完成快速補能,并支持6.6kW的放電功能,整車CLTC續航達710km,足夠覆蓋日常出行的行車半徑。雙叉臂與多連桿的懸架結構在調校上注重韌性,使得整車實際駕駛帶有一定的運動感。
Model3同樣采用后驅電機布局,有著194kW(264Ps)/340N·m的動力數據,相比智己L6在輸出上更加柔和,整車可在6.1秒完成加速,Model3有著60kWh的電池容量,支持170kW的快充,讓整車CLTC續航達到606km。雙叉臂與多連桿的懸架在調校上保持了相對偏硬的阻尼,讓整車在經過顛簸路段時會產生相對生硬的彈跳感,但在彎道時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單從駕駛感受來看,Model3相比智己L6更顯運動。
寫在最后
從兩車的產品表現來看,作為國產陣營的智己L6在配置、空間和動力表現上均優于Model3,這體現出國產品牌在不斷內卷化的競爭環境中快速提升,不知道你手握25萬預算會選擇哪款車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