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出貨壓力下,今年的iPhone系列降價和打折力度變得前所未有的猛。5月20日,“天貓618”大促剛開始,蘋果就在天貓旗艦店上刷新了近年iPhone 15系列的最低售價。通過疊加蘋果驚喜購物券和官方立減金額,iPhone15的優惠價格降至4599元,iPhone15 Pro Max售價7949元起,優惠了2050元。
在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活動中,iPhone的價格也被打上了“歷史低價”標簽,iPhone15售價最低4498元起,iPhone15 Pro Max最低配售價更是低至7544元。
降價背后的壓力
降價背后,是蘋果面臨的巨大壓力。今年第一季度,據Canalys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暴跌25%,市場份額從第一跌至第五。蘋果不僅被全面回歸高端市場的華為奪走了市場第一的位置,還被OPPO、榮耀和vivo超越。
在危機之下,今年春節期間,蘋果開始大幅降價。進入618節點,Pro系列作為蘋果提升毛利率的最大利器,也大幅降價2000多元,顯示出蘋果的急迫。
從表面上看,降價效果顯著。據天貓數據顯示,5月20日晚8點開售后,1小時內蘋果成交金額超過15億元。然而,網友們對蘋果的降價游戲卻越來越不買賬。畢竟自去年“雙11”降價后,這已經是iPhone15系列的第三輪降價。許多網友猜測,隨著京東“618”即將啟動,蘋果的價格或許還會有驚喜。
在蘋果大幅降價之后,國產手機廠商也被迫跟進。在天貓等電商平臺上,小米、vivo等品牌也開始了新一輪降價。以兩家的旗艦機為例:小米14系列起售價降至3389元,vivo X100則降至3328元,紅米、IQOO和一加的多款性價比機型也都有不同幅度的折扣。
三輪價格戰應對壓力
iPhone15系列自發布以來,一直面臨重重困難。到今年618,這已經是蘋果第三次通過價格杠桿應對市場壓力。
2023年的618期間,蘋果全渠道大幅降價的新聞曾沖上熱搜:iPhone 14 Pro最低降至6199元,iPhone 14標準版最低降至4699元。雖然當時蘋果仍占據市場頭名,但利潤已經開始受到擠壓。
去年“雙11”期間,在促銷收官之際,蘋果突然推出了“最后兩小時再降價”策略。剛發布不久的iPhone15系列售價被調低了1500元,這次“大放血”幫助蘋果登上了該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位置。
然而,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據觀察,2023年以前,蘋果的調價體系一直較為穩定。通常情況下,在9月新品發布會之前,蘋果老款的價格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雙11”則會小幅促銷、平穩銷售。而在春節后到618期間,iPhone會出現一個價格低點。到9月新品發布會后,老款甚至又能漲回原價。
但目前的形勢顯然不同。去年“雙11”期間的“突襲”降價,讓不少先期高價購買蘋果的消費者感到被“背刺”。進入2024年,為了穩住銷量,蘋果更是頻繁在價格上下功夫。
今年1月,蘋果在官網上啟動了最高800元的降價。今年3月,蘋果官網短暫將iPhone15系列的起售價下調了1000元。受此影響,iPhone當月在華銷量增長約12%。
進入618期間,蘋果全渠道價格再創新低,Pro系列首次降至6000元以下,標準版在去年的基礎上再降200多元,低配版的價格幾乎與安卓陣營持平。
去年618期間,蘋果更多是在拼多多百億補貼或線下渠道促銷。而此次降價,往日相對“高冷”的Apple Store天貓旗艦店也直接和拼多多爭搶用戶。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蘋果降價并不意外。“2023年三四季度,蘋果整體的備貨量偏多。今年以來,蘋果在國內的銷量表現欠佳,一二季度的庫存壓力較大。”
外部競爭與內部壓力
蘋果當前的壓力有多大?財報是最直觀的反映。2024年第一季度,蘋果來自iPhone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0.5%,從去年的513.3億美元降至459.6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降幅尤為明顯,從上一財年同期的178.1億美元降至163.7億美元,同比下跌8.09%。
實際上,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手機行業已經開始復蘇。但蘋果卻處在復蘇的反面,無論是在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蘋果的壓力都比以往更大。
在全球市場上,2023年蘋果曾超過三星,奪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位置。然而,2024年第一季度,蘋果成為前五大廠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員,份額下跌16%,排名被三星超越。同一時期,小米和傳音分別錄得出貨量33%和86%的同比增長。
在國內市場,蘋果最大的挑戰來自于華為。“去年華為沒有全面回歸時,蘋果通過降價就能穩定獲得銷量。”分析師朱嘉弢表示。
2024年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近7%,排名從上季度的第一降至第四,而華為和榮耀的出貨量則分別增長了110%和13%。
此外,中國手機市場復蘇態勢弱于全球市場表現,各家廠商紛紛通過推出高端折疊屏新機,擠占蘋果的市場。
在頻繁降價之外,蘋果CEO庫克本人也多次訪華,向市場傳遞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今年3月,庫克造訪上海,為全球第二大、亞洲規模第一大的蘋果零售店揭幕,并拜訪了多家企業。
(3月21日,蒂姆·庫克為新開業的蘋果上海靜安店揭幕)
然而,這些舉措對蘋果銷量的提振效果有限。
業內人士表示:“電商節促銷每年都有,短期內會提升銷量,但拉長到一個季度來看,作用不大。電商節更多是將后面幾個星期的需求提前釋放出來而已。”
盡管蘋果當前面臨短期回調,整體的大盤依然相對穩固。“過去兩三年,蘋果在國內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華為讓出的市場份額。在高端市場中,消費者可選擇的品牌并不多?,F在蘋果只是回到了華為受挫之前的位置。”朱嘉弢說。
蘋果的未來:等待AI帶來新機遇
實際上,手機行業發展相對飽和、觸及天花板早已不是秘密。蘋果今年不得不用價格戰自救,關鍵在于自身缺少新的增長點。
在手機市場難以尋求增量的背景下,汽車曾被視為蘋果的下一站希望。華為和小米已經將汽車業務打造為新的增長極。然而,今年年初,蘋果宣布放棄造車計劃,這無疑給自身產業鏈潑上了一盆冷水。
本月初,蘋果時隔18個月后,再次更新iPad產品線,并推出了最新的M4芯片。蘋果表示,新款M4芯片搭載了最強大的神經網絡引擎,每秒運算速度達到38萬億次,展示了強大的AI能力。
盡管兩款新iPad產品的發布沒有引起太大市場反響,投資者的期待轉向了混合現實產品Vision Pro,以及未來可能在AI PC或iPhone上搭載的“端側AI”功能。
不過,備受期待的頭顯設備Vision Pro因高昂售價、體驗不便、量產難題等問題,被市場譏諷為“吃灰玩具”?;旌犀F實頭顯的普及還需要時間。
因此,市場更加期待今年的iPhone16系列能實現更具革命性的AI體驗。
5月14日,OpenAI在春季發布會上發布的GPT-4o助手,被評價為“終于活成了Siri該有的樣子”。據外媒報道,發布會前一天,蘋果與OpenAI的合作秘密達成。許多人猜測,OpenAI的技術可能會在蘋果新品中集成亮相。
然而,從行業視角來看,截至目前,AI對手機行業出貨的直接影響還比較小。大部分廠商推出的所謂AI功能,還局限于照片消除等功能,用戶感知不明顯。
“各大廠商在AI上的投入態度很堅決,但手機端的AI功能可能還需要一兩年完善。目前唯一在出貨端帶來積極反饋的AI手機,是三星的S24系列。”朱嘉弢說。
總的來說,蘋果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點。無論是通過降價策略穩住市場,還是在AI領域尋求突破,蘋果的未來仍充滿了未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