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星紀元是星途的高端新能源序列,它實際承擔著奇瑞在高端新能源領域突圍的重任。正如星途營銷中心總經理黃招根此前強調的,“星紀元的到來,對于星途品牌來說非常重要。”星紀元承載著星途品牌向上的期待,但在星紀元ES銷量低迷的背景下,星紀元ET對星紀元系列成敗至關重要,其市場表現將決定星紀元去向何方。
被現實打臉,星紀元ES累計上險量僅一千出頭
作為星途星紀元系列的第一款車,星紀元ES被奇瑞寄予厚望。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認為“星紀元ES集奇瑞26年打造的最新技術于一身,是一款用奇瑞靈魂打造的產品。”,而黃招根表示,這款車目標是在2024年拿下20-30萬純電轎車市場前五的位置,沖擊進入前三。但現實是尹同躍和黃招根都被狠狠打臉了。上市幾個月過去了,星紀元ES累計上險量僅一千出頭,和競品差距明顯,基本上宣告了這款車型的失敗。
星紀元ES是去年12月上市后,其首發系列的指導價為后驅版22.58-29.98萬元,四驅性能版為33.98萬元,定價相對較高。盡管有累計超過兩萬臺的訂單,但實際轉化率很差,因此在上市后不久,星紀元ES又加推售價更低的“國潮版”車型,全國統一零售價為19.88萬元,效果仍不明顯。今年第一季度,星紀元ES的上險量分別為260臺、183臺和225臺,4月份上險量為356臺。自上市至4月底,星紀元ES的總上險量共1137輛,作為對比,同是基于奇瑞E0X平臺打造,價格區間基本一致的智界S7,僅4月份的上險量就有4414輛,而才上市不久的小米SU7,4月份上險量更是高達7390輛。
作為一款中大型純電轎車,星紀元ES擁有4945mm車長,以及3000mm軸距,CLTC純電續航里程550公里起并支持快充,提供了兩驅和四驅車型可供選擇,入門級車型沒有空氣懸架,全系都沒有陡坡緩降,而且星紀元ES的整體造型設計也沒有什么亮點,不是能讓人深刻記憶的車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大型純電轎車市場,星紀元ES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優勢,更關鍵的是,星紀元系列在高端新能源領域的市場影響力也極為薄弱,甚至相比“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都有不小的差距。
ES失敗之后,ET市場承壓,星紀元未來在何方?
星紀元ES失敗之后,星途又將破局的希望放在星紀元ET身上,5月9日,星紀元ET上市,新車推出了純電和增程共8款配置,售價在18.98-31.98萬元之間。星紀元 ET依然沒有吸取星紀元ES銷量慘敗的教訓,新車外觀設計缺乏高級感,整體設計過于平庸,辨識度低。內飾質感也并不出色。特別是左右不對稱的中控屏和像馬桶一樣的中控扶手,嚴重影響整體美觀度。
星紀元ET在動力上增加了增程版本,受眾更廣,但星途對這個走量的增程版本并不重視,只是用它拉低入手門檻。增程入門版車型沒有前后排頭部氣囊,喇叭也只有8個,而且增程版車型全部都是兩驅,沒有四驅版本,零百加速要7.8s,空氣懸掛不是標配,支持L2級智能駕駛輔助,但不支持城市NEP。車輛搭載的是一塊32度小電池,而13.69萬哪吒L都舍得上一個40度寧德時代電池,18.98萬起的星紀元ET卻不舍得?
中大型SUV市場也是一片紅海,而且要比中大型轎車來的更激烈些。星紀元ET競爭對手有問界M7、理想L7、理想L6、嵐圖FREE、智己LS6、小鵬G9、阿維塔11、別克E5等車型,甚至還要向下和零跑C11、哪吒L同臺競技。盡管ET智能配置并不低,但在產品設計、智能駕駛輔助、人機交互體驗方面的表現并不出彩,價格這塊也沒有優勢,星紀元ET的銷量表現將會如何?會不會重蹈星紀元ES的覆轍呢?
結語:星途今年是30萬年銷目標,其中星紀元系列需要達成十萬輛,星紀元ES的失敗,無疑給30萬年銷目標的實現增添難度,而星紀元ET作為星紀元系列的第二款車,也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星紀元ET市場表現也決定著星紀元系列的未來,但就現實來看,這款車成為爆款可能性并不高,如果繼ES之后,ET依然出局,那星紀元的未來恐怕是一片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