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新機,200萬像素,發售兩天賣斷貨......我這是起猛了還是穿越了?看了一眼,日歷上確實是2024年。

這是諾基亞時隔25年推出的復刻版3210,它是諾基亞史上銷量最高的機型之一,在全球共賣出了超過1億部。千禧年代,手機的主要用戶群體還是商務人士,而3210則搭載了很多極具個性化的功能。它是第一款內置天線的大眾市場手機,預裝了包括貪吃蛇在內的三款游戲,還是首款搭載諾基亞鈴聲編輯軟件Composer的手機,用戶可以手動創作單音鈴聲,并發給其他諾基亞手機。正是由于這些創新功能,諾基亞3210迅速打開青少年市場,成為了很多人的共同回憶。

復刻版3210延續了經典外形,金屬涂層看起來更加現代,1.5英寸單色液晶屏升級成了2.4英寸“大彩屏”,支持雙卡4G,支持移動支付,349元性價比無敵......算了,我編不下去了,這貨放到現在就是個妥妥的“電子垃圾”,然后它卻意外地在社交媒體爆紅,發售兩天各大平臺就賣斷貨,二手市場居然還出現了溢價。

除了情懷加持,它爆紅的原因還因為踩中了復古科技潮。
復古科技潮
復刻版3210的宣傳文案里對自己定位明確,是“復古備機”,還提到了Y2K。
Y2K本來是指2000年后,由于計算機日期設計導致的錯誤,也就是千年蟲問題。后來形成一種文化符號,以鮮艷的顏色、未來主義設計、科技感和復古未來主義為特點。

近兩年火起來的CCD相機就是這股復古風潮的一部分。CCD相機本來已經是被時代淘汰的產物,因為性能低、成本高、生產難度大而退出主流市場。近年來卻因為其復古的外形和膠片質感,再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網紅相機。在不少明星的安利下,加上二手市場低廉的價格,CCD相機重新流行。

但這股風潮吹到現在,已經變成一股歪風,二手市場的CCD相機被炒到夸張的價格,甚至出現了用行車記錄儀魔改CCD相機的灰色產業鏈。

復刻版3210銷量能如此火爆,其實也和CCD相機有關。不少人想把它當CCD相機的平替,200萬像素、300多價格、復古外形,還要啥自行車?
不過很快,第一批買的人已經開始后悔,原本以為的“斷舍離”實際連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不能連Wi-Fi、不能下微信、坐不了地鐵、掃不了共享單車......原以為的核心功能——200萬像素拍照,實際也無法達到類似CCD相機的氛圍感。

復古的風,也吹到了其他圈子。
盡管數字音樂已經成為主流,但黑膠唱片依然受到不少音樂愛好者的青睞,甚至愿意花高價購買一臺黑膠唱片機。這不僅是因為黑膠唱片特有的“爆豆音”帶來獨特的聲音質感,更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聆聽體驗。黑膠唱片的實體收藏,讓音樂以一種可觸摸的形式保存下來,在翻動唱片、放置針頭的過程中,能感受到音樂的儀式感和珍貴性。這不光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和記憶的收藏。

在一部分游戲愛好者追求高畫質和高幀率的同時,另一些人卻鐘情于復古游戲。任天堂、索尼等公司紛紛推出經典游戲機的迷你復刻版,如任天堂SFC Classic Edition、索尼PS Classic,以及世嘉的Mega Drive Mini和雅達利的Flashback 8 Gold。這些復刻版游戲機不僅帶來了那些經典游戲的原汁原味體驗,也充滿了時代的回憶,也許能讓人回憶起曾經快樂的童年游戲時光。

復古科技潮的興起,最重要的推動因素還是懷舊。
80后、90后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對童年和青年時期的懷念,使得這些復古產品成為情感消費的對象。復古產品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這種情感共鳴是難以用現代產品替代的。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逐漸對快速更新換代的電子產品感到厭倦。復古科技產品提供了一種慢體驗,讓人們能夠暫時逃離快節奏的數字生活,去享受簡約、享受穩定。復古科技產品錯位的時代感,也讓其獨特的設計和風格,與千篇一律的現代產品形成鮮明對比。追求個性化和獨特體驗的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這些產品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和態度。
科技向前,“電子垃圾”向后
科技日新月異,新品層出不窮,但真正能留下時代印記的產品好像越來越少。大量的電子設備很快就被新技術取代,迅速淪為過時產品。
比如蘋果的“五福一安”(5V/1A)充電器,從iPhone 4一直延續到iPhone 11(系列),彼時安卓陣營的主流快充功率已經達到100W。后來蘋果又以環保為由,在iPhone 12(系列)上取消隨機附贈的充電頭,直到2022年,蘋果官網售價145元的5W充電頭才顯示售罄。在歐盟的施壓下,隔年發售的iPhone 15(系列)統一換上了Type-C口,將服役11年的Lightning接口打入冷宮。

(來源:YouTube)
據歐盟委員會估計,在歐洲,一個通用的充電套裝每年能減少 1.1萬噸電子垃圾。而根據公共利益研究小組PIRG的說法,平均每個人都有三條充電線,如果都統一改用Type-C的話,只需要一根線和一個充電器就能連接所有設備,這樣可以減少 3.5萬噸電子垃圾的產生。
除了硬件過時,軟件和系統的停服也會讓電子產品被打入“冷宮”。
2015年微軟發布Windows 10系統時,曾表示這是Windows 的“最后一個版本”,但又在2021年推出了Windows 11,并表示將在2025年10月14日停止更新Windows 10。Windows 11是有最低硬件要求的,所以這意味著將有2.4 億臺電腦無法升級到最新系統,逐步淪為電子垃圾。但微軟承諾,會延長Windows 10的安全更新至2028年。
谷歌出的平價筆記本電腦Chromebook主要是面向教育市場,價格倒是不貴,主打性價比。但由于成本低,壽命也不長,而且可修復性差。前幾年疫情的時候,很多國外學校批量采購Chromebook,幾年后卻出現大量問題,維修的成本幾乎是換新機的一半,并且它也有系統更新維護的問題。谷歌承諾的是8年更新,但卻是從出廠開始算,而不是用戶拿到后激活的時間,很離譜。

快速的產品迭代是科技公司們保持市場競爭力和賺錢的重要手段。
但你知道,那些被更新淘汰的電子產品,都流向哪里去了嗎?
“電子垃圾”向何處去?
有人喜歡留著那些陪伴過自己的電子產品,他們甚至會非常有儀式感地拆機后裝裱,讓它換個形式“陪”在自己身邊。
很多經典電子產品的工業設計都十分講究,將內部零件排列裝裱后有一種工業美。動手能力強的人可以順便享受一把DIY的樂趣,自己拆機、裝裱,對技術和設計能力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只是想給陪伴自己多年的伙伴找個歸宿,還可以直接找相關的服務,小米和魅族都推出過官方的裝裱服務,電商平臺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手機入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