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極氪車主稱被困車內10分鐘打不開門”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
視頻中,極氪001車主余先生稱:自己在回家途中發現車輛沒法解鎖,并在分別撥動主副駕門把手依舊無法打開。后來,被困了十幾分鐘才被家人從外面打開。期間給售后打了電話,對方沒有給出準確答復。
余先生還向媒體介紹:之前還發生過人在車外無法打開門進入車內的情況,購車兩年已經因各種問題,陸陸續續維修過二、三十次了。
此前,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才談到車門打不開的安全問題,他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懂汽車,結果有些汽車撞了以后門打不開。”可沒想到“打臉”的這么快,極氪也遇到了“車門打不開”的問題,而且還并非是發生在碰撞之后。
針對余先生該情況,極氪方面很快發出聲明,經調查,“極氪001車輛除電子解鎖外,也設計了機械解鎖功能,只要將車門內拉手拉到底,并同步推動車門,就能觸發機械解鎖開門,無論是電動自動門還是手動門,內機械拉手拉到底均可以打開車門。”
極氪回應:“電門沒有電的時候,想從門內出去是可以進行物理操作拉開的,絕對能保證打開!”而同為極氪001車主網友們同樣表示,沒電的時候是能打開的,里面有機械鎖,買車的時候客服有介紹。
電駒小編查閱了極氪001的用戶購車手冊發現,這款車確實是有機械鎖的。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很多車主在拿到車之后很長時間,一些重要配置功能依舊不熟悉,比如不清楚機械鎖在哪里,這可是關鍵時刻真的能保命的配置。
另外,通過這次“極氪001車主被困十幾分鐘”的事件,也再次凸顯了電子門把手的一些弊病:在突發意外時如果車門打不開,導致車里人員出不來,很容易造成人員傷亡。而這種案例已經發生好幾起了。
電子門把手:打不開的生死之門
近幾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車圈經常發生車輛碰撞起火導致小電瓶斷電、打不開車門的情況。例如:
今年4月份,某國內新勢力品牌在山西運城發生嚴重交通事故,造成車上三人死亡的悲劇后果。從當時的事故視頻來看,問界M7的隱藏式車把手疑似并未彈出,路人在嘗試救援時無法打開車門。
而早在2019年,一輛國外電動車發生撞擊,消防員趕到時也因為無法打開車門而無法救援,導致司機身亡。司機家屬起訴該品牌門把手有缺陷,但官方的回應卻是:可以破窗救人。
電子門把手在發生特殊情況,如車輛發生碰撞導致斷電后無法打開,車外人想拉開車門都沒有辦法。而車內的人因為找不到機械門把鎖導致無法逃出去,或者只能破窗,嚴重縮短救援時間,最終導致安全悲劇發生。
亟待規范,不要讓“儀式感”大于安全性
汽車在受到撞擊時,安全氣囊彈出那一刻,“門把手同步解鎖”是每個車必須要做到的。但是當撞擊入侵到低壓電池時,就會導致全車斷電,此時門把手就會無法開啟,影響逃生和救援。
面對這一時常發生的安全隱患事故,電子小編呼吁行業和車企,應該廣開思路,加大力度克服電子門把手帶來的安全隱患。對此,電駒小編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所有車企應該標配機械門鎖把手。
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碰撞之后可能會爆燃,并且燃燒速度很快,不利于快速逃生。所以只要所有帶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都應該配備機械門鎖把手,這樣即使電子門把手在碰撞后無法啟動,車里人利用機械門鎖把手一樣可以打開車門。而且,不管是哪一排都應該搭載機械門鎖把手,給每一排乘客平等的逃生機會。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機械門把手和機械門鎖把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容易搞混淆了。機械門鎖把手是“純機械”的,不用電,用手就能拉開。機械門把手也是電子的,遇到斷電的情況下,是無法打開的。
第二,機械門鎖把手應該放在合理位置,并且銷售講清楚。
一些車企雖然在車內配備了機械門鎖把手,但是位置極其難找,或者位置非常不合理,發生事故后車主和救援人士難以觸碰到,從而影響救援難度。
比如這次極氪001車主被鎖事件,一方面確實是車主沒有仔細熟悉車輛,不知道車們是可以通過物理方式強制打開;但另一方面,車企自身在設計上也有問題。難道就不能把機械門鎖把手設計的更醒目,更簡單一點嗎。如果因為有機械門鎖把手,但是車主卻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或者如何開啟而導致釀成悲劇,那又該如何說理?
所以,建議廠家在設計時,應該將機械門鎖把手放在合理位置,并且要求銷售講清楚。
第三,重新設計小電瓶位置。
目前絕大多數新能源車的小電瓶,都沿用燃油車的設計,放在前艙。但是,燃油車碰撞后基本不會爆炸,而新能源車帶了高能量動力電池,碰撞后會起火爆炸,所以小電瓶的位置設計不能再沿用燃油車的設計了。
現在有的新能源車,把小電瓶放在車輛中間位置,這個就是個很好的創新和嘗試。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電子電器太多,各種門鎖各種鑰匙都靠它供電,一旦小電瓶撞壞不供電,整個門鎖系統就全部失效,人就被困在車里出不來!
電子門把手幾乎成為了當下新能源車的“標配”,雖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儀式感,但是帶來了安全隱患。而汽車再怎么革新,再怎么追求設計,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并且是居于時尚潮流和各種創新之上。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