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比亞迪發布了第五代DM插混技術,宣布搭載第五代插混技術的產品將可以實現續航2000KM。在國內,比亞迪的該技術引發了一些技術上的爭議,比如發動機熱效率誰才是第一,油耗使用NEDC的方式是否合理、擴大油箱的方式是否有作弊嫌疑等。
不過,在低到9.98萬元起售的價格面前,這些爭議都變得沒有沖擊力了。搭載該技術首期上市的比亞迪秦L和海豹06直接被稱呼為“工業神跡”。當然,這種稱呼過于夸張了,不過這在消費端帶來的沖擊還是很大。
而僅僅一天之后,這種沖擊波就傳到了根本還沒有中國電動乘用車進入的美國市場。5月30日,彭博電視臺發布了一條關于比亞迪此次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報道。這則題目為“中國比亞迪新款混合動力汽車:續航里程超長,2000 公里,售價不到 14,000 美元”的視頻成為youtube上的熱門視頻之一,一天時間點擊已經超過700萬。
而在這則新聞下,評論也超過了6000條,點贊量超過接近2萬。在評論區,美國網友看到這個價格和續航能力的時候,更是集體心態“破防”。
在美國網友的評論中,不少網友吐槽了美國政府阻擋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做法。“美國政府遲早會將比亞迪列為國家安全威脅。加油美國.....你們可以做得更好。”有的網友將比亞迪產品和中國抖音聯系在一起,說“是的,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你不能競爭,那就是國家安全威脅。他們可能會強迫比亞迪賣給一家美國公司。哈哈”在美國等市場上,一輛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十分高昂。
比如,在美國市場,大眾ID.3的起售價約為35,000美元;在歐洲市場,ID3的起售價約為35,000歐元。而在中國,這款車的售價僅僅在12萬人民幣,基本上便宜了30%—40%。這也意味著,在德國買一輛大眾ID.3,在中國能買兩輛還有富余。在2023年,曾有不少歐洲汽車貿易商將中國產的電動車運回歐洲地區銷售,十分暢銷。不過,由于這影響大眾電動車在歐洲的銷售,這一行為最終被封堵死了渠道了。
而在美國市場,還有諸如菲亞特500e這種微型電動車,但售價超過30000 美元(接近20萬人民幣)。正是如此,不少美國網友直接吐槽說,“我只想讓他們進入美國,這樣價格戰就能讓瘋狂的美國汽車價格下降。”
而中國電動車的性能和售價都讓這些美國消費者羨慕嫉妒恨。“該死,我們在這里買電動車真是太坑了。它們的價格如此實惠,續航里程卻更長。”有美國網友評論說。
這并不是中國電動車第一次讓外國網友破防。2023年ID.3在中國降價后,其12萬起售的價格在德國引發軒然大波。對于ID.3在德國和中國市場售價的差異,有德國網友稱,“德國人需要花4萬歐元購買ID.3,這些錢被用來補貼中國消費者,他們只需要支付1.6萬歐元。”還有德國網友表示,“德國人不應該再購買大眾汽車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已經降至1.5萬歐元,而在德國卻需要支付4萬歐元,大眾認為德國人有多蠢?”“德國大眾一定是走投無路了,白癡才會花巨資購買同款汽車。”
另外,五菱的宏光MINI EV、比亞迪的海豚、海鷗也曾已經以超低售價驚呆了日本、歐美的網友。早在2022年,就有日本電視臺拆解了五菱宏光MINI EV。當時豐田在日本市場也有一款C+Pod微型電動車,定位與宏光MINI EV類似,但其售價高達16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2萬元),是宏光MINI EV的三倍。而且,日本電視臺發現,該車的主要零部件基本由中國企業壟斷,而如果日本打算造一臺宏光MINI EV這樣的便宜電動車,那么相當多零部件需要從中國進口,成本根本不可能做到和宏光MINI EV一樣低。
此外,在今年初還有網友在TikTok上發布了比亞迪海鷗的視頻,這款車的價格只有9000美元(6.51萬人民幣),直接震驚了不少美國網友。比亞迪海鷗的車型定位,與美國國內銷售的雪佛蘭Bolt EV電動車接近。有意思的是,最近通用汽車表示會通過 NACS 接口和鋰鐵磷酸鋰(LFP)電池,在經濟型汽車市場進一步站穩腳跟。而到 2025 年,Bolt 將成為 美國市場上最經濟實惠的汽車。
不過,只要售價低于3萬美元,這一目標就算已經達成。但這一價格高于中國電動車接近三倍。即便算上大眾還沒有推出售價在2萬歐元的廉價電動車,也還是中國電動車兩倍多的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