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近年來風起云涌,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中,無數老牌企業家、新興創業者投身其中,試圖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創下許多精彩故事,也留下許多熱辣言論。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盤點時代變革中的那些經典面孔。
雷軍:最后入場,寶刀未老
小米汽車堪比哪吒,懷胎三年終于面世,一問世就掀起巨大風浪。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不僅是實現能源革命、發展綠色經濟的機遇,同時也是眾多企業家實現造車夢想的機遇。近十年新涌現的一波又一波新品牌就是最好的例證。
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這是小米全體合伙人反復考量的結果,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2023年12月28日,雷軍召開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用了三個小時為在場和線上的觀眾上了一堂技術課,從拆解公式開始講解造車技術,恍惚間以為來到張朝陽的物理課。
2024年3月28日,歷經三個月的“猜價格”游戲,小米汽車第一款車型,豪華高端轎跑SU7正式上市,售價為21.59-29.99萬元,正式加入競爭尤為激烈的“532”(車長約5米、軸距約3米、20萬元級價格的B級車市場)市場。
三年時間、百億投入,三個小時的技術課、三個月的營銷課,雷軍是造車熱潮中最后一個上場的,但引發的震動卻不比其他人小。
甚至讓人聯想到當年小米手機帶來的驚喜。
小米手機2011年首款上市,1999的價格擊穿同期同配置四千元的市場底線,直到2016年的小米5,五年五款手機都保持著1999的價格。“性價比”的標簽牢牢貼在了小米品牌上。

但造車不一樣,雷軍不是黃崢,并不打算做汽車界的拼多多,而是瞄準了行業最初的領頭羊特斯拉。
最近網上總愛放這樣兩組圖。雷軍在手機發布會上,穿衣風格神似喬布斯的高領毛衣極客路線,而在汽車發布會上,雷軍穿上了西裝,和馬斯克走起同樣路線。
小米汽車外形神似保時捷,定價致敬特斯拉,標準版除了百公里電耗和智駕芯片算力不及Model 3,其他配置全部碾壓后者。
多年前,小米手機銷量受阻,小米把門店打造成家居產品體驗店,早于華為、蘋果布局智能家居,用多方位體驗吸引用戶,用多產品生態留住用戶。
如今到了汽車競爭的時代,「人-車-家」全生態也成為了小米汽車的殺手锏。
比價格,極氪007最新推出的后驅增強版比小米起步價還低一萬塊;比智駕,華為的“遙遙領先”也不是說說而已。但是比生態,沒有人比小米更豐富。
甚至小米汽車發布會現場,還有推出多款“周邊產品”。別家賣車選配輪轂、空懸、智駕包,小米竟然還有支架、手電筒、對講機!

而手機車機自動連接,在家里語音備車,在車上調節家居,這樣豐富又實用的操作也得益于小米十幾年來打下的產品生態。
上市后關于SU7的訂單與交付也引發了新的討論,大家紛紛捏著數字來算雷軍造車成功了幾成。
但小編認為,SU7的使命在于品牌,不在于銷量。
打造一款汽車需要概念定義、產品設計、研發測試、試驗生產以及批量上市等多個環節,三年內從無到有造出一款車,建設一座工廠,打造一個研產供銷服的完整產品體系,這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事。同時也必定有著很多急于交付的環節,有待市場驗證。
但對于小米而言,SU7是打造高端形象的開始,是巨大的移動廣告牌。今時今日的銷量榜不是重點,之后第二款、第三款車能占據有多少人買單才是關鍵。SU7從剛露面起,雷軍就反復強調“貴有貴的道理”。

開啟交付當天,雷軍站在現場與首批車主擁抱、合影、為他們開車門,和數月前馬斯克交付Cybertruck時形式相似,場面卻比后者更加熱烈,許多網友稱這個擁抱就值三十萬。從“雷布斯”到“雷斯克”,雷軍身體力行著小米品牌的高端之路。
李想:每天都是day 1,每臺車都是新開始
最近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的除了小米,就是理想MEGA了。
這臺車不僅一次次引爆網友的討論,也讓李想從“真設計成這個鳥樣我就跳樓”,變為噤聲不言,最終在朋友圈表示“要用光明擊敗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