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平臺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與“低價”關聯在一起,也因此很多企業不選擇在拼多多平臺進行銷售。然而很多品牌都發現,在拼多多上冒出了很多賣家在賣自家產品,而且經常擊破低價,買回去一比對,似乎都是正品。問題是這些鏈接往往低于市場價格,引得很多線下渠道的投訴。找平臺投訴賣家未授權銷售,低價銷售呢,平臺只回復沒有權限,建議內部處理。
事實上很多品牌在拼多多平臺上都有遇到以上問題,這里匯總了一下,總共四種類型
1、低價亂價銷售;
2、非正規授權銷售;
3、串貨水貨;
4、假貨山寨貨;
那具體怎么做到禁止賣家在拼多多銷售公司的品牌產品呢?
首先拼多多是個開放性的平臺,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合規的產品都可以在平臺銷售。雖有部分類目產品上架需要有授權,但絕大多數產品是無需品牌方授權就可以上架的。故此滋生了以上問題,那么企業應該如何管控呢?
1.知識產權投訴
賣家在上架品牌產品時,多會將品牌產品圖,商標等信息放在商品鏈接中,因此可以通過知識產權投訴的方式側面管控違規銷售的鏈接。目前知識產權投訴可分為版權類投訴,商標侵權投訴,假貨投訴三大類。版權類有盜圖,美術文字作品侵權,專利侵權;商標侵權有商標濫用,假冒商標產品,不正當使用商標等;假貨類投訴分為購買鑒定,真假對比,假冒廠名廠址,未生產。具體投訴細節可參考我的過往文章。
2.行政投訴
通過工商舉報,12315消費者投訴,12377舉報等方式打擊賣家店鋪。
3.法律手段
通過專業律所給賣家發函,針對有侵權行為的可以發起訴訟。
4.線下處理
通過知產投訴,買貨查貨源,披露賣家信息等方式,查找出賣家貨源,甚至斷貨處理。
其實網上渠道的亂象根源,還是在于線下管控不力,因此在處理網上的鏈接時,也要做好渠道的整頓,跟經銷商隊伍統一思想,嚴厲打擊竄貨行為。也要聽到經銷商的聲音,是否壓貨過多,導致經銷商庫存積壓;是否獎懲機制有問題,導致經銷商只追求銷量?是否區域布置不合理,導致地區競爭過于激烈,才選擇網上低價出貨?
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再輔以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能解決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