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整天在汽車圈蹦跶究竟為了什么?他又不造車。”從周鴻祎兩腳踏入汽車圈,一心一意地跟在雷軍、余承東身后攫取流量開始,這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許多人的心上。
直到最近,本已被傳“住進ICU”的哪吒汽車突然傳來喜訊:CEO張勇在微博上生龍活虎地宣布新車哪吒L訂單已“供不應求”:官方數據統計顯示,哪吒L累計訂單已突破3萬臺,目前交付可能出現延遲。
此時,外界才忽然真正意識到周鴻祎手中握著的流量,究竟對車企意味著什么。
掉隊的哪吒汽車
“高歌猛進”兩年后,哪吒汽車在2024年明顯“掉隊”了:官方給出的30萬輛銷量目標要求月均銷在2.5萬+,但事實上哪吒汽車1-5月銷量月均未過萬臺。
今年2月,哪吒汽車內部員工將公司欠薪事件鬧上熱搜,3月,哪吒汽車又再度被曝南寧工廠停工。在車壹條的采訪中,有消息人士稱其內部危機實則更甚,缺乏職業經理人和成熟的產品、營銷團隊,令哪吒汽車在火爆之后迅速產生產品青黃不接、營銷乏力、品牌力難以提升等問題。
盡管問題重重,但歸根結底,哪吒銷量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是缺“人”,在2022年與2023年,哪吒向市場輸出了哪吒V、哪吒S、哪吒GT等系列車型,從入門級的代步小車到半只腳邁入高端門檻的20萬級跑車均取得了一段時間的成功,可見哪吒在產品研發和推廣的速度上并不落后。
此外,以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渠道布局也避開了新勢力直營前期成本過高,難以迅速鋪開的弊端,其海外銷售渠道的發展速度更是讓“蔚小理”都肅然起敬。
然而,這些優勢能夠確保哪吒“一鼓作氣”在2022年走紅,但缺乏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公司乘風而上后把握方向,同時在銷量提升后沒有迅速通過營銷打開哪吒汽車品牌力,使得很多人在哪吒躋身新勢力銷量前列后依然不清楚這是什么品牌,后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幸運的是,哪吒的弱項,恰好是不會開車的周鴻祎在汽車領域最擅長的事情。
從“精神股東”到“紅衣騎士”
事實上,周鴻祎與其背后的360集團,對哪吒汽車來說并不算“良木”,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前者從未真正信任過哪吒汽車。
2021年,在汽車圈門外觀望許久的360股份正式官宣投資哪吒汽車,在周鴻祎親自確認投資關系后,外界卻始終對360是否真正注資哪吒汽車表示懷疑。畢竟,即使只是投資29億元,對于360來說也不是一筆小錢。
2020年,躺在360股份賬上的現金流也不過10多億元,相比華為、比亞迪這種動輒千億現金流的公司,360股份確實“沒什么錢”。到了2021年,其現金流更是驟減到1.65億元,并在2022年一季度變為負3.1億元。
與此同時,360利潤也年年腰斬,從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59.80億元、29.13億元、9.02億元。在重重壓力下,360承諾投資哪吒汽車的29億元在只到賬10億元的情況下便開始轉讓股權。
2022年6月,360發布公告稱將哪吒汽車3.532%股權轉讓給嘉興鑫竹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精誠開闊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盡管周鴻祎強調此舉并不是因為“差錢”,而是想讓哪吒汽車有更多自主權,但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仍是“360對哪吒汽車信心減弱,希望趨利避害”。
好在,360股份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金主”,卻恰恰有哪吒汽車最需要的“紅衣騎士”,時間來到2024年,周鴻祎突然開始發力汽車圈,盡管嘴上說著“左右逢源”,但其四處攬流量的本心卻是要為哪吒汽車掙一份好前程。
在談及自己“賣掉邁巴赫換國產車”事件走紅背后的動因時,周鴻祎直言本來只是想給自己投資的哪吒汽車打個廣告。
此后,周鴻祎又幾次三番將自身流量吸引到哪吒汽車的身上,通過“批評哪吒CEO張勇”制造矛盾,“哪吒汽車該不該改名”引發討論,“張勇要跟雷軍學習”等營銷傳統藝能,周鴻祎不聲不響地讓哪吒汽車的流量翻了幾番,最終終于間接促成了哪吒L的熱銷。
“L這款車的成功有一半功勞歸功于周鴻祎。”在張勇的微博中,周鴻祎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提及,背后蘊含的喜悅和感激之情不言自明。至此,這位哪吒汽車的第二大股東,終于在柳暗花明的流量時代為哪吒汽車帶來了超預期的價值。
哪吒的路還要自己走
周鴻祎帶來的潑天流量讓哪吒汽車有了靈魂,但真正重塑哪吒“肉身”的其實還是實打實的注資。
4月15日,哪吒汽車獲得桐鄉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宜春市金合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南寧民生新能源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三方共同注資,向合眾汽車提供總額不少于50億元人民幣投資,這為哪吒汽車的資金問題解了燃眉之急。
6月5日,哪吒汽車又與中信銀行上海分行、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合作領域包括供應鏈融資、投資理財、國際結算等金融解決方案。地方國資與金融行業巨頭的出手,讓哪吒汽車得以擺脫欠薪停工危機,也讓哪吒L終于跟上節奏,如期上市。
然而,重獲“靈魂”與“肉身”的哪吒汽車卻仍未必安全。從產品方面來看,盡管目前哪吒L的訂單量遠高于預期,但其產品核心優勢仍在于張勇“破釜沉舟”為哪吒L制定的價格,12.99萬起冰箱彩電大沙發的設定,主打性價比。
這也意味著即使哪吒L熱賣,對哪吒汽車本身的盈利和品牌向上也沒有太大幫助。燒完資本注入的新融資,哪吒汽車依然不一定靠自己盈利。
當然,這是建立在哪吒L及后續車型只是“熱賣”而非“爆賣”的基礎上,假如其訂單和銷量水平能達到小米SU7這樣的現象級水準,則另當別論。然而,盡管周鴻祎近段時間的個人流量幾乎可以跟雷軍、余承東平起平坐,但其帶貨能力與二者還是沒有可比性。
畢竟,不要說360僅僅是哪吒汽車的投資人,即使哪吒汽車改名為360汽車并且是周鴻祎親自下場造車,其品牌認可度也遠不如小米、華為。換句話來說,周鴻祎的“泛人氣”雖高,“真愛粉”卻很少,僅從個人影響力來說,能夠為哪吒汽車做到的實際轉化率基本已觸達天花板。
歸根結底,周鴻祎并不能成為哪吒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他也無意將自己100%捆綁在哪吒汽車這一條船上。不久前,周鴻祎將賣掉邁巴赫后的提車首秀獻給了極氪009,而360集團也借此機會與極氪達成戰略合作;幾天后,周鴻祎又出現在了粵港澳車展現場,從余承東手中接過了問界M9的鑰匙。
聚光燈下,周鴻祎似乎已經忘記賣掉邁巴赫支持國產新能源車的初衷是為哪吒汽車撐腰,畢竟現在擺在面前的“新朋友”太多,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流量最大程度變現才是正經事。
而獲得二次機會的哪吒汽車,也同樣需要查漏補缺,從根本上重塑管理團隊和營銷體系,并在“卷”到極致的汽車市場找到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必感謝周鴻祎也能“訂單供不應求”后,哪吒才算真正回到了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