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引發的滔天贊譽里,也夾雜著相當聲量的質疑。到底是言過其實的“工業奇跡”還是全無道理的反方質疑,必須通過一波實測才能證明。6月6日,比亞迪大本營深圳又迎來一次大場面,“引領中級 開創油耗2時代”秦L DM-i萬人交車暨千媒眾測開營儀式盛大舉行,再次展示出比亞迪上市即交付的生產實力以及對秦L DM-i油耗、續航實力的自信。
毫無疑問,9.98萬的起售價和第五代DM技術首款中級轎車的設定,是比亞迪秦L爆火的主要原因。縱觀這款車,傳承的龍顏美學彰顯文化自信,1900mm車寬和分體座椅帶來舒適乘坐感受,DiLink智能座艙和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滿足用戶對駕乘體驗的更高要求。而秦L的殺手锏更在于其“大而省油”的經濟性表現,NEDC下百公里2.9L的虧電油耗及2100Km的綜合續航,這樣的“逆天”數據引發無數討論。
車輛的節油性如何,最終都要回歸到一條主線上,從能量源頭到輪端扭矩,盡可能地減少這條路徑上的每一點損耗,增加每個零部件和環節的效率,從而達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結果。具體來說,第五代DM技術平臺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驚人的46.06%,較上一代提升了3.02%,刀片電池密度也提升了15.9%,EHS電混系統效率和全溫域整車熱管理系統也進行了優化升級,第二代電池直冷系統的加持,可以節約三分之一的電池溫控系統能耗。這里提升點,那里精簡點,秦L的節能表現就在工程師的手下一點一點“摳”出來了。
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多家媒體上路實測跑數據,三條線路同時開測,以全程空調24℃的標準為前提,最終實錘秦L“反向虛標”的人設,所有車輛的實際續航里程均超過官宣的2100Km。其中從西安到哈密的路線最為嚴苛,從低海拔到高海拔行進,中途還要穿越秦嶺等幾大山脈,但秦L依然表現出色。比亞迪王朝網總經理路天也親自“BOSS直測”,以實際行動檢驗車輛水平。
大俠車談:
憑借節油、續航、平臺、設計、品智五大優勢,比亞迪秦L的上市給中級合資燃油車來了一記重擊,讓人不禁遙想起歷史上那個曾經“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王朝。好開、省油、能跑,秦L火爆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