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RA2024大會,索尼正式對外發布用于輔助顯微外科手術的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手術機器人通過搭配顯微鏡配合使用,可對極小的組織(如靜脈和神經)進行手術。系統采用高靈敏度的控制裝置負責跟蹤醫生手和手指的動作,將運動軌跡復制到小型手術器械上,從而實現微型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控。
▍索尼微型手術機器人可在直徑小于1毫米的血管上手術
官方公布的視頻畫面顯示,索尼微型手術機器人,能夠實現在玉米粒上切口與縫合操作,據悉,這是業內首次實現自動切換不同工具的機器人。官方人員表示,該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動物手術測試驗證,索尼微型手術機器人可在直徑小于 1 毫米(0.04 英寸)的極小血管和神經上進行手術,在手術時,除需醫生雙手保持穩定外,操作過程中也需要顯示器協助來完成整個手術。
與傳統手術機器人不同,微型手術機器人非常考驗醫生肢體操作的穩定性,一臺出色的微型手術機器人可以讓醫生保持更大的操作幅度,在晃動方面保持一定的寬容度,同時以最大限度避免誤傷患者。
索尼進軍醫療設備領域并不算早,在傳統消費電子領域,索尼憑借著相機傳感器、電視顯示單元等方面的技術,在精準成像方面具有出色的優勢。但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索尼推出的該款產品目前仍未原型階段。
該設備是一種低延遲遠程手術設備,外科醫生使用一對擠壓敏感的筆狀控制器,通過微型立體 4K 3D 相機系統觀看真實效果。該系統將實時圖像傳輸到一對 OLED 屏幕上,該設備更像是一臺無肩帶、安裝在桌面上的VR護目鏡,在手術時,醫生需要將臉靠近眼鏡上,醫生能夠看到受影響區域和手術器械移動的高清圖像。該項技術對微小組織的各個細節,包括顏色、紋理和厚度等進行忠實再現,為顯微外科手術提供基礎性的可靠視覺支持。
▍索尼微型手術機器人實驗驗證與未來應用
2024年2月,索尼與愛知醫科大學合作,使用該原型機在超顯微外科領域進行了實驗。實驗中,非專業顯微外科的醫生和醫務人員在直徑為0.3mm至0.8mm的極細血管和神經上成功進行了血管吻合手術,驗證了微型手術機器人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這也是該原型機的首次落地驗證。
下一步索尼計劃通過與愛知醫科大學醫學部和醫療機構的合作,參與到更多的臨床驗證項目中,在未來為更多的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
▍結語與未來
日本老齡化趨勢加劇,醫務人員短缺一直是日本醫療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涉及血管與神經系統的手術,更加提升了醫務人員的操作難度。一位成手醫生,從醫學院畢業到能夠帶領團隊主刀手術,至少需要10年時間,降低醫生手術門檻,減輕醫生操作風險,是索尼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索尼的顯微手術機器人的出現,也代表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通過自動化和精準控制技術的結合,利用算法降低醫生手部晃動來了的手術風險,該技術有望推動顯微外科手術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