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時提出“三個轉變”。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各行各業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了具體抓手。
十年來,河南知名品牌的陣營愈加強大,有國之重器,有茶之新品,有假發翹楚,有古城頂流……為大力宣傳河南知名自主品牌,自4月12日起,大河網聯合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出系列報道《國貨潮牌·河南力量》,揭秘河南品牌“出圈”現象,講述河南品牌發展故事,探究河南品牌升級之道。
大河網訊 平均每分鐘有3.2套起重配套產品,每小時有38臺起重機整機在長垣工廠內下線。作為全國產業規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起重機械制造基地,長垣又被稱為“中國起重機械之都”。
站在“二次創業”新的發展起點,長垣市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引領起重裝備企業跨界式融合、開放式協作、國際化發展,打造享譽世界的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作為長垣起重產業的領軍企業,致力于“讓世界輕松起來”的衛華集團,未來將構建全球化的現代產業體系,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再造一個世界級品牌。
厲害了,空間機器人能吊起50噸貨物
4月26日上午,第九屆中國•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上,衛華集團展區內的空間機器人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
不同于常見的機器人,這臺空間機器人的機架由立柱、橫梁組成,占地面積有一間房子那么大。起升機構在橫梁上平移運動,在系統的控制下精準抓取上料區的鋼棒,放置在加工區的作業面上,再將鋼棒放到成品區。整個過程都是系統操控,無需人工操作。
第九屆中國•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衛華集團展位上的空間機器人
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鵬說,在本屆交易會上,他們推出了包括空間機器人、多對多遠控系統、重型板材搬運機等在內的多個新品。和傳統起重機相比,衛華重型空間機器人的運行速度提高了3倍、定位精度提高了100倍,同時電纜長度減少了80%。
空間機器人具有較高的智能性。搭載了WEIHUA起重管家、AlCrane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無人化操作。同時,采用AI控制算法、預測性數字孿生技術和虛擬傳感技術,省掉了激光、視覺等傳統終端。
這種新型的空間機器人有更強的適應性。起重量在0.05~50噸,是同類產品的50~100倍,并個性化搭載各類吊具,全面適應卷材、棒材等不同搬運場景,庫區空間利用率提升40%。運行速度可達傳統天車的3~5倍,定位精度可達傳統天車的50~100倍。
“未來,空間機器人在精加工行業,特別是要求物料精準搬運的行業會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崔鵬介紹說。
科技創新,讓起重機有了“智慧大腦”
當一臺起重機學會了思考,該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如果機器出現故障的話,通常情況下不需要人工干預,系統會自動告訴現場人員故障的原因,計算問題發生概率并提出解決方案。”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海洋告訴記者。
這得益于衛華集團自主研發的WEIHUA起重管家數字化平臺為起重機裝上了“智慧大腦”。依托這個平臺,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融入智能化起重機產品中,通過數據分析與算法能力,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貫通設備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
WEIHUA起重管家數字化平臺
“智慧大腦”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力。衛華集團董事長李國強說,作為行業領頭羊,衛華集團將年銷售收入的4%~6%投入研發領域。衛華集團有北京、上海等7個研發中心,1200余名研發人員,授權專利1400余項,建成33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截至目前,衛華集團所擁有的研發技術人才占整個行業的50%以上,技術水平專利占整個行業50%以上,所參與的國際、國內的行業標準制定占全行業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