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17時,除*ST園城外,山東309家上市公司中已有308家披露2023年年報。
整體來看,254家上市公司盈利,占比82.47%。兗礦能源、萬華化學、海爾智家利潤均超過百億元,再次位列“前三甲”。
與去年相比,海爾智家憑借2614.28億元的營收,蟬聯“營收王”,濰柴動力則突破兩千億元營收,躍居營收榜第二位。同時,千億營收“陣營”少了歌爾股份和山東鋼鐵這兩名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多了18只魯股新生力量,其中8只登陸創業板,展現了山東企業的創新潛質和活力。
濰柴動力重回兩千億陣營
數據顯示,308只魯股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8134.42億元,其中5家過千億,海爾智家和濰柴動力營業收入超過兩千億元。

記者注意到,近三年魯股“營收王”均花落海爾智家,其營業收入自2019年突破兩千億大關后,始終保持正向增長,2023年以2614.28億元的營業收入再次刷新業績新高。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海爾智家表示,公司充分發揮多品牌布局優勢,不斷充實各品牌產品陣容,精準把握細分市場增長機會,同時,深入開發海外市場、提升終端零售能力。
從財報來看,2023年,海爾智家所有家電產品線均實現增長,海內外營收也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其中國內營收1246.14億元,同比增長7.06%;海外營收1364.12億元,同比增長7.62%。
濰柴動力2023年營收也實現較大增長,達到2139.58億元,同比增長22.2%。這也是繼2021年之后,濰柴動力營收重回兩千億陣營。
此外,萬華化學、兗礦能源、華電國際營業收入也超過千億元。相較去年,歌爾股份和山東鋼鐵未能挺進千億陣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85.74億元、904.75億元。
從變動幅度來看,308家上市公司中有182家營收增長,占比59.09%,其中12家營收增長超過50%,4家營收增長超過100%。

天岳先進是去年營收增幅最大的魯股,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2.51億元,同比增長199.9%,凈虧損也大幅收窄,歸母凈利潤-4572.05萬元,主要得益于公司導電型產品產能提升,產銷量持續增加所致。
此外,惠城環保、漢鑫科技、綠能慧充3家公司營收增幅也超過100%。
超八成魯股盈利
從凈利潤來看,308只魯股共盈利1636.5億元,戶均盈利5.31億元。
其中,有254只魯股實現盈利,占比82.47%。36只魯股凈利潤超過10億元,4只魯股凈利潤超過50億元。

同去年相比,盈利榜前三甲的位次并未發生變化,依然是兗礦能源、萬華化學、海爾智家,這三家也是凈利潤超過百億元的魯股。
隨后是濰柴動力,去年凈利潤增幅較大,位列第四位。報告期內,濰柴動力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49.05億元增至90.1億元,同比增長83.8%。
記者注意到,濰柴動力報告期內深入推動結構調整,搶抓國內國際市場機遇,各板塊業績均有所增長。其中動力系統業務保持行業領先,以大缸徑和液壓為代表的高端戰略業務利潤貢獻顯著提升,智慧物流收入創歷史新高,大幅提升盈利水平。
去年位列第四位的華魯恒升凈利潤下降幅度較大,跌至第九位。年報顯示,公司2023實現營收272.6億元,同比下滑9.87%;凈利潤35.76億元,同比下滑43.14%,主要是化工行業景氣度下行,產品價格下跌所致。
從凈利潤增幅來看,共有16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65家增幅超過50%,34家增幅超過100%,4家增幅超過1000%。

凈利潤增幅最高的是惠城環保,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0.71億元,同比增長1.95倍,實現歸母凈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超54.99倍。公司主要從事為石油化工行業提供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服務,并將危險廢物進行有效循環再利用,業績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新項目產能釋放。
其次是華電國際,其2023年凈利潤45.22億元,增幅3789%,主要得益于煤炭貿易量增加,且煤炭價格下滑。
此外,齊峰新材和銀座股份凈利潤也均實現超20倍增長,增幅分別為2690.93%,2079.1%。
年內新增18只新股
2023年,山東企業上市再提速,年內新增18只新股,其中主板4家,創業板8家,北交所6家,折射出魯企在科技創新上的硬實力。
從城市分布來看,濟南成為最大贏家,2023年收獲4家上市公司,其次是煙臺,新增3家上市公司,淄博、威海、泰安、青島、聊城則分別新增2家上市公司,東營新增1家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