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海爾生物(688139)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4年4月29日接受機構調研,博時基金、中信建投、中郵證券、東吳證券、廣發基金、國泰基金、華夏基金、建信養老、諾安基金、泰康基金、新華基金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公司在一季度取得營收、利潤等財務指標的大幅升,運營情況環比23年Q4取得顯著改善。請公司業績回暖的驅動力來自于哪里呢?
答:從中長期看,公司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修煉內功、提升能力,過去一年面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公司圍繞科創、場景等戰略不斷落地新的進展,產生業績驅動力
圍繞科技創新戰略公司目前已經構筑起由六大委員會主導的涵蓋制冷、智能化、精密制造及材料、自動化等在內的六大技術平臺,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擁有專利1321項,牽頭或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40項,省級及以上科技獎勵35項,有32項技術成果通過國際領先水平鑒定。公司第一季度在生命科學領域推出光照/霉菌培養箱、落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全自動細胞培養工作站等新產品方案,培養、離心等實驗室耗材持續豐富;在醫療創新領域推出普藥配液機器人、小安瓿瓶配液機器人等新產品方案。
圍繞場景生態戰略產品不斷豐富的基礎上,與數智技術融合創新,更好的服務于多樣化的用戶場景。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產業收入比重達39%,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36%。
生命科學板塊實現收入3.50億元,環比增長79%。重點把握實驗室建設機遇,從自動化樣本庫、智慧實驗室到制藥工藝用戶場景,方案日趨多樣化并延伸至核心場景應用。
醫療創新板塊實現收入3.34億元,環比增長31%。緊跟醫療新基建、公衛復蘇和血/漿站持續復蘇機會,服務貴州、河南等疫苗城市網和西藏、上海等自動化血站用戶場景;用藥自動化方案突破浙大邵逸夫醫院、中山市人民醫院等高端用戶。
2024年,公司繼續聚焦科創、場景、生態、海外、數字化等戰略,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成為生命科學進步和醫療創新的推動者,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問:公司一季度海外市場的業績表現如何?
答:海外市場一季度實現收入1.86億元,雖然項目類業務執行周期等問題導致海外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但環比實現6%增長,預計隨著積壓項目逐步轉化,海外市場在今年接下來的表現將有所反彈。
問: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并購做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考慮到行業內客戶們多種多樣的需求,請公司的投資并購策略是怎樣的?
答:公司專注于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圍繞戰略布局,不斷豐富公司的產品方案,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外延并購。公司持續關注高技術壁壘的、發展前景好的、與公司協同價值大的賽道。以2020年并購的海爾血技(原重慶三大)為例,海爾血技的加入填補了公司在漿站場景的缺失,形成了圍繞醫院、血站、漿站等場景的智慧血液整體解決方案。到2023年海爾血技的收入體量與并購前相比接近翻番。
除了高質量的并購外,公司也逐漸完善起投后整合體系,確保投并公司的持續發展,形成了相對獨立發展、雙方賦能、完全融入等不同的模式。以2023年并購的海爾生物醫療科技(蘇州)(原“蘇州厚宏”)為例,這家公司原來是做智慧用藥解決方案的,在加入公司后它的自動化技術與海爾生物的制冷平臺很好的融合,彌補了它在藥房領域與低溫相關的產品和方案的空白,推出了行業內領先的帶有溫度模塊的智慧藥房整體解決方案,目前雙方在研發、供應鏈、市場等體系的互補合作繼續深入。
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快外延并購的步伐,不斷優化被收購公司的經營質量,提升其產品和市場競爭力,為持續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問:請公司介紹一下一季度新產品方案上線情況?
答:公司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一季度研發投入合計7,725.8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1.25%,為公司新產品的加快上市提供保障。第一季度在生命科學領域推出光照/霉菌培養箱、落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全自動細胞培養工作站等新產品方案,培養、離心等實驗室耗材持續豐富;在醫療創新領域推出普藥配液機器人、小安瓿瓶配液機器人等新產品方案。
海爾生物(688139)主營業務:以創用戶最佳體驗為目標,面向醫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生命科學用戶和醫院、疾控、血站、基層公衛等醫療衛生用戶,提供以智慧實驗室、數字醫院、智慧公共衛生、智慧用血等為代表的數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
海爾生物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6.87億元,同比上升0.04%;歸母凈利潤1.38億元,同比上升0.06%;扣非凈利潤1.33億元,同比上升6.64%;負債率19.88%,投資收益329.17萬元,財務費用-1200.4萬元,毛利率49.6%。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9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6家,增持評級3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