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最近這兩年迷你主機不知不覺的就變得火了起來,從家用到商用,大有“與傳統PC爭地盤”的苗頭。這個以前的冷門品類如今卻成了香餑餑,很大原因還是因為移動處理器性能的大幅提升,即兼顧性能和效率生產,又體積小巧、不占地方,并且價格還不高。如果讓你選,你會選迷你主機還是傳統的主機?
我敢肯定很大一部分人正在使用或愿意嘗試迷你主機產品,即便你是大主機“釘子戶”也絕對抵不住出色體驗帶來的誘惑。尤其是今年新一代銳龍8040平臺的上市,更是給迷你主機市場添了一把柴,這將進一步改變和提升進階用戶的移動辦公體驗,帶來更多可能性,滿足個人或商務用戶未來業務發展的需要,比如AI PC。
今天帶來的這款迷你主機產品-零刻SER8,搭載了最新銳龍R7-8845HS處理器、全新的外觀設計、全新的風道技術、2599準系統的起售價格,還支持30天試玩,誠意buff直接加滿,果斷入手為大家嘗嘗鮮。
銳龍R7-8845HS到底有多強?
咱們閑話少說,直接寫大家最關心的幾個方面。
其實關于8845HS的定位,相信大家也有一定了解,與去年的7840HS血統基本一致,都是臺積電4nm制程工藝,Zen4 + RDNA3圖形架構組合,8大核16線程,3.8GHz的基礎頻率,最高5.1GHz的加速頻率,集成Radeon 780M核顯。
兩者唯一不同就是AI方面,7840HS為10TOPS(萬億次),8845HS為16TOPS。可別小看8845H這60%的NPU提升,從32TOPS提升為38TOPS的整體算力,接近了銳龍R9-8945HS(39TOPS),更是超過34 TOPS的酷睿Ultra,雖然目前對于個人來說用處不大,但是“戰未來”的能力還是不能忽視的,比如游戲玩家肯定喜歡的超能時刻、AI游戲教練。
零刻SER8提供了54W和65W兩個工作模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BIOS進行Advanced - Demo Board設置,區別就是性能提升伴隨就是噪音和溫度會有一點點提升,不過一般辦公或追求極致靜音默認54W就可以了。
54W下進行跑分測試,魯大師跑分127萬,這個成績超過了80%以上的跑分用戶,基本能夠解決多數人工作和娛樂的需求了,唯一就是核顯對于重度游戲用戶來說可能會有瓶頸,追求極致體驗還是老老實實上萬元獨顯大主機或者等后續獨顯迷你主機吧。
65W性能模式下,相對來說分數有所提升,總跑分達到了134萬,溫度和噪音也有些許增加,不過真實的體驗上來說,個人覺得差別不大,畢竟極限性能的使用場景并不算多。
從CINEBENCH跑分來看,R20多核跑分為6814,單核跑分為685,多線程倍率為9.95x。R23中多核16520pts、單核1760pts,多線程倍率為9.38x,這個成績怎么樣?
3DMARK中獨立的CPU基準測試—CPU Profile中,不管是偏向于DX9游戲的2/4線程、偏向于DX12的8線程,還是偏向于密集型計算任務的16線程,跑分基本都與默認成績(黑色豎線)一致,結合溫度、處理器頻率線條來看,測試過程性能和溫度都很出色穩定。
諸多煥新設計 MAC的味道
這次零刻SER8改變真的太多了,從里到外都感覺有種MAC Studio的味道。
零刻不缺創新,不管是專利散熱還是去年的磁吸式電源接口,都能看出廠商在做迷你主機這件事情上,確實用心了。零刻SER8帶來最直觀的改變,就是一體CNC成型的金屬外殼,灰或銀全素色搭配激光logo,第一看上去是不是有內個味了?
另外,相比上幾代的SER,背部沒有了以前的側面散熱開孔,改成了底部進風,新風道設計為,外部氣流依次經過SSD散熱器、內存、主板等元件,然后經由CPU大面積VC均熱板(MSC2.0)從背部排出。這一整套全新散熱設計也有些像MAC Studio散熱技術,但是相比來說,零刻優化之后尺寸可以做到更小。
背面接口和正面的接口延續了“大滿貫”的設計,非常豐富。用戶使用最多也最為關心的如USB4(全功能40Gbps)、HDMI 2.1(支持4K/120Hz)、USB3.2(10Gbps)、Type-C(10Gbps/數據)、2.5G網口等都安排了,HDMI2.1+DP1.4+全功能USB4,還能輕松實現三屏異顯,滿足了部分用戶進階的需求。
拆開底部蓋板看內部,對比之前更加工整,首先看到的是有了專門的防塵網,拆下之后就能看到內部元件,并且全部看不到任何明線。在這些用戶不太看得到的地方,還是能看出零刻設計人員也是傾注了不少心血的,似乎又看到了那久違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