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平臺的崛起下,很多實體店都面臨倒閉。原本很繁榮的商場也都關門了,因為人們都選擇去網上購物。打開購物軟件,就可以足不出戶地購買自己喜愛的商品。本文將分別指出是實體店倒閉和電商不好做的四個原因,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
不少人認為大量實體店倒閉是因為電商平臺的沖擊,其實并不完全是,還有這4個原因:
消費能力影響:羊毛出在羊身上,實體店的商品因價格昂貴,消費者并不愿意為此買,多數消費者不可避免地要面臨高房價和通脹的壓力。對于消費能力一般的人來說,網上購物更省錢。
運城成本影響:實體店在店租、進貨、員工、宣傳上花費的運營成本會非常大,可是開一家網上店鋪成本非常低,而且憑借互聯網的優勢也能夠迅速將商品銷售出去。
新冠疫情影響:疫情已經跨越3個年頭,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城市為抗疫采取了措施,確實導致了實體門店的經營困難。很多地方在疫情封控解除之后,實體門店生意并沒有隨著好轉。
用戶行為變化:互聯網的不斷發達導致的用戶行為變化,使得購物方式有了重大改變。
線下實體店被電商影響是時代進步下的生產力變革的體現
電子商務在中國已經是一種特別完善的消費方式,客戶經營規模眾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購客戶業務規模已達8.42億,占網民總數的81.6%以上。
不僅年輕人喜歡網購,很多中老年人也喜歡在網購平臺購物。由于電商平臺上的產品種類繁多,價格較低,許多地區還會免郵,因此大家都非常喜歡網購,僅2022年五一假期,網上購買的快遞包裹總數就達到13.4億件。
電商不好做的4個現實原因:
行業競爭加劇;
平臺加大了對假貨的打擊力度;
平臺不斷升級;
中小賣家生存不易。
電商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疑加劇了各行各業的競爭。畢竟,無論是哪個行業,都有資金實力更強的選手,他們憑借著規模化的生產優勢,手握重金砸廣告、買流量,能夠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
相反的是,那些中小賣家,由于他們的利潤空間有限,不能像大賣家那樣砸錢推廣產品,所以往往就會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結語:最近幾年不僅實體店不好做,電商賣貨也不容易。由于受到疫情、世界發展戰爭、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等影響,普通老百姓賺錢不像過去那么容易,在收入降低等情況下,購買力下降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