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汽車工業(yè),常常被冠以“百年”一詞作為修飾,這是一門需要時間沉淀的復雜工藝。
從1958年生產出第一輛自主研發(fā)汽車至今,北汽集團已經在汽車行業(yè)摸爬滾打了66年。在漫長的時間里,北汽有過許多明星產品,從中國第一代輕型越野車到北京吉普,從北京現代到北京奔馳,還有數十年經典傳承的北汽越野BJ系列,以及豪華感十足的北汽極狐。
眾多產品中,誰最能代表北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對于北汽而言,66年的行業(yè)深耕最能體現集團特色的不是某一款產品,而是所有產品背后的理念傳承:品質平權。
所謂品質,指的是行業(yè)內領先的技術和安全性;所謂平權,則是讓普通消費者也能擁有高品質的產品。
BBA的標準,親民的價格
近期,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劉宇在一場科技沙龍上坦言,“現在行業(yè)卷得一塌糊涂”。
在經歷了幾年的野蠻生長后,國內汽車行業(yè)逐步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增速放緩的同時大批新玩家涌入。車企們卷價格、卷技術,甚至是CEO親自下場做品牌宣傳。
面對這樣一個極致內卷的車圈,北汽的“卷”法有所不同:既不希望把技術卷到普通人遙不可及的高度,也不希望不計后果地將價格打到地板以下,而是選擇了一條“質價比”的道路:讓豪華下沉,讓技術普惠。
實現質價比的第一步,是通過技術突破,讓普通消費者也可以負擔得起一線豪華產品。
坐落在奧地利格拉茨的麥格納工廠生產過奔馳大G、寶馬5系、捷豹E-PACE、i-PACE等豪華汽車品牌,而它的“姐妹工廠”北汽藍谷麥格納高端制造基地,是麥格納除格拉茨工廠外的唯一整車制造基地,也被稱作“東方格拉茨”。

北汽藍谷麥格納高端制造基地 圖源:北汽集團微信公眾號
北汽極狐阿爾法,就誕生自這里。在這座工廠生產的產品身上,藏著諸多“BBA”的細節(jié)。

極狐阿爾法S 圖源:北汽集團官網
沖壓車間是汽車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大多數主機廠的沖壓件合格率介于85%~90%,而北汽藍谷麥格納工廠可以達到與奔馳同級的97%。在鉚接環(huán)節(jié),藍谷麥格納做到了99%的合格率,高精度工藝能夠確保車身結構的穩(wěn)定性。
與此同時,工廠的間隙控制標準為±1mm,面差控制標準為±0.5mm,與奔馳等一線豪華品牌看齊。
在BBA的生產標準下,最新上市的極狐阿爾法S5擁有51897N·m/deg的車身扭轉剛度,高于勞斯萊斯幻影,而起售價僅有19.98萬元。
除了在生產標準上看齊一線豪華品牌,北汽在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等環(huán)節(jié)也采用了“豪華”標準。
最近兩年,北京奔馳開始全方位推行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生產運營360(Mercedes-Benz Cars Operations 360,簡稱MO360)的應用,構建起“數字化、柔性化、高效、可持續(xù)”的智能制造體系。
目前,數字化已經滲透到北京奔馳生產制造的方方面面。
例如,北京奔馳在生產全流程中集合了大量先進機器人,并不斷引入行業(yè)內最新的機器設備。相關機器人可以通過大數據完成自我學習、自我優(yōu)化,進而實現高精準度的生產工作,將誤差降至最低。
數字交互界面方面,北京奔馳順義工廠采用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視化大屏高度融合工廠的生產數據資源,實現產能、設備、倉儲等多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指標監(jiān)測分析,輔助生產人員全面掌控工廠生產運營狀態(tài)并進行高效決策。通過技術突破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從而降低成本。
讓消費者能夠以50萬以內的親民價格,享受到百萬級豪華標準,這才是品質平權的核心所在。
把品質平權刻在基因里
過去66年來,品質平權的理念貫穿在北汽發(fā)展的始終,也是它重要的精神內核。
這一精神內核,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形象。
在1966年,它是中國第一代輕型越野車;47年后的2013年,它是首款民用越野車BJ40;到了2021年,它是極狐首款量產車型阿爾法T。而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它可以是極狐阿爾法S5,也可以是參展的19款新產品中的任意一款。
每一代產品的成功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質價比的極致追求。
以北京越野的明星產品BJ40為例,這一系列的車型是中國越野車市場保有用戶最多的產品,作為一輛定位于民用越野的車型,大多數用戶選擇BJ40的原因都是“品質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