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對電動汽車的支出預期主要集中在7萬元左右,同時,期望的續航里程越來越高,對產品功能也出現了多元需求。6月14日,在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站啟動儀式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記者專訪時,對鄉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度分析。
近年來,鄉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正在發生變化。許海東介紹,目前純電動汽車在鄉村市場的比例出現了下滑,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的增長則成為新趨勢。在城鄉市場中,新能源車的銷售結構也從2020年的純電動汽車占比90%,轉變為2024年占比57%。“這一變化表明,市場正在向更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轉變,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許海東進一步介紹,鄉村市場消費者希望買到的電動汽車可以兼顧農用或者拉貨等特殊需求,同時對充電設施的安全性、便利性、充電速度和充電價格等也非常關注。“我們注意到,300—500公里的純電中高續航里程產品銷量在不斷提升,500公里以上的占比出現大幅增長,純電車型呈現出中高端化的趨勢。”他認為,“隨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對遠距離出行需求的增加,新能源汽車正在鄉村市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機遇”是許海東在分析中多次提到的關鍵詞。他介紹,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在鄉村行駛有很多優勢。一方面,農村相對城市的停車和充電限制因素較小,停車和安裝充電樁方便。考慮農村居民的出行特征,慢充基本能夠滿足日常需求。而農村家庭用電負荷可承受約8.8kW,這恰好能夠滿足電動汽車慢充功率需求。另一方面,伴隨市場車型供給進一步豐富、智能化+快充+長續航體驗提升、成本壓縮帶動價格下降,新能源車將下沉到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區間,在種種利好驅使下,新能源汽車有望在農村市場迎來滲透率的飛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