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車VS電車的優缺點對比,不知道應該怎么選?相信看完后,你就知道應該怎么選擇了。
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的勢頭正盛,虛高的新能源汽車都通過降價的模式銷售產能過剩帶來的未來危機,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句話來說:賣一輛還能少虧點錢,不賣可能就是虧幾十萬。事實真是如此嗎?新能源車企自吹自擂的舞臺泡沫,何時會垮臺?
新能源電車在使用性能和乘坐體驗上,是碾壓燃油車,這點毋庸置疑,如果不是新能源汽車的賽道擠壓,傳統燃油車依然是穩坐韭菜臺巍然不動,不斷收割消費者的韭菜,一邊說著十萬的車有什么可挑揀的,一邊還在靠著消費者生存。如果不是市場份額受到了沖擊,傳統燃油車又怎么會甘心入局內卷。
可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看似在不斷被擠,但是燃油車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影響,除了向來虛高的車價在不斷下探以外,似乎也沒有過多波及,大街上還是隨處可見的傳統燃油車,現在買油車的人,都在想什么呢?
其實,現在買油車的人,當然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加速快、駕駛過程安靜、用車便宜。買電車的車主注重的是消費體驗。隨隨便便花費三四十萬買新能源電車的人不會關注電車的保值率,出個門可能就值一半的車價了,開半年可能就只值1/3了。也不會被快速迭代的科技配置影響,它絲毫不低于電子產品的地位,它具有殘值功能。
那為什么還要買油車呢?他們為什么買傳統燃油車呢?
其實他們買燃油車的目的很簡單,邏輯之一就是為了圖個內心的踏實感。傳統燃油車的優點:穩定、可靠、保值率和維修方便。油車時代買個30萬左右的車,開上個幾年要換新車賣出去還能賣個15-20萬,還能用這20萬再去上一個更高層次的車呢,既然傳統燃油車那么好,為什么還要花幾十萬去體驗花幾百就可以在高鐵和飛機上就能感受到的乘坐感呢?
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電車的思路和邏輯怎么走?
如果要買電車,建議跟買油車一個邏輯:買銷量大的。按照這個邏輯走準沒錯,如同油車的情況一樣,銷量大說明消費者在體驗各大數據后都認可了,在市場考量這關平穩落地。銷量大才會被資本關注,才會有資本金投入,沒有銷量哪來的市場份額,撐不下去的電車就會卷錢跑路,威馬例子赫列于前,高合、哪吒等都在掙扎中求生存。
買銷量大的不一定能夠多么安全,至少撐得久的電車車企還存在市面上,電車的殘余價值就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電車品牌的倒下,經銷商打包行囊走人,廠家電話無法接通,官方平臺登錄不了,維修配件無處找,汽車消費者協會沒人主持,花了幾十萬卻成了無人管的境地。
買電車的邏輯之二:不要買太貴的。現在的電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20萬的車都是零百加速4秒不到的電車,3米軸距的電車,空氣懸架都成了標配。甚至于15萬能夠買續航700km的電車,那又何必花四五十萬去買高端新能源呢?
20萬左右的電車,再虧也不過三折賣出,賣出去還能有個七八萬,如果買個四五十萬的車,賣出去的時候來個骨折價,還能賣個10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