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美國航天局“好奇”號火星車獲得的探測數據發現,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的砂巖富含錳元素,鑒于錳元素沉積物的特性,研究人員推測這個古老的隕石坑可能曾擁有類似地球的宜居環境。
這項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等機構合作完成的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志·行星卷》雜志上。
研究團隊研發了“好奇”號火星車搭載的“化學相機”,并利用該設備發現,火星蓋爾隕石坑的砂巖中錳元素含量遠高于正常水平。這個隕石坑估計有35億到38億年歷史,可能是干涸湖泊的一部分。
礦物質中的錳元素是以錳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其形成需要持續的水源和高度氧化的環境,而滿足這樣條件的環境正是宜居環境。在地球上,大氣中由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使富含錳元素的沉積物能夠形成,而微生物的存在會幫助催化錳的氧化反應,具有氧化條件的湖泊是常見的錳元素沉積地點。
研究團隊分析了蓋爾隕石坑內的砂巖中富含錳元素的可能原因,以及哪種氧化劑可能導致錳在巖石中沉積。研究認為,這些沉積物是在河流、三角洲或古代湖岸附近形成的。
“化學相機”首席研究員尼娜·蘭扎解釋說,錳礦在地球湖岸的淺水區很常見,但在火星上“找到這樣可識別的特征是非常難得的”。這些古老的火星巖石揭示了蓋爾隕石坑可能曾經擁有宜居環境,這個環境看起來與今天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很相似。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火星大氣或地表水中可能發生過大規模的氧化進程。人類尚未掌握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確切證據,也不清楚火星上錳的氧化物形成的具體機制,未來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理解火星上的氧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