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宇宙,又誕生了新晉頂流。這段時間,動漫角色“吉伊卡哇”的周邊商品,在年輕人中掀起熱潮。連夜排隊、限購一刻鐘、上架3天賣出800萬元……這一切只為幾個簡筆勾勒的卡通角色,讓局外人直呼“看不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吉伊卡哇”,到底可愛在哪?幾個小動物圓滾滾的形象、羞答答的表情,確實惹人喜歡,而更戳中粉絲內心的,當屬軟萌角色與硬核情節所混搭出的奇妙反應。一開始通過漫畫形式連載,后被制成短集動漫播出,劇情中,滿臉無辜的小動物們,也難逃打工謀生、蝸居陋室、考試落榜等現實,但它們卻能用樂觀、勇氣、友情,反轉出一幕幕“小確幸”。如此扎心又暖心的設定,激起了許多年輕人的情感共鳴。
二次元文化的粉絲們,也拿出實際行動和真金白銀來表達喜愛,線上追追追、線下買買買。這種互動模式,衍生出兩個圈內新概念:“谷”和“藥”。
所謂“谷”,又稱“谷子”,即英文“商品”(goods)的諧音,特指二次元領域的周邊商品,“吃谷”即購買周邊商品。所謂“藥”,即網絡流行詞“電子布洛芬”,指能夠緩解心理疼痛的電子媒介產品,不止“吉伊卡哇”,此前火爆網絡的三麗鷗、線條小狗、Loopy也都是如此。“谷”和“藥”兩個概念,折射同一種新趨向: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二次元文化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消遣和點綴,而是常見生活必需品;吃“谷”、吃“藥”,更是治療現實世界中各種外耗內耗的有效方式。
二次元族群大方啟用“圈內暗語”,雖不無自黑自嘲,亦透著自知自信。他們明白,擁抱二次元文化,同讀書、追劇、刷短視頻、聽演唱會等并無二致,只要恰如其分、樂在其中,都是正當且有益的興趣愛好。
二次元文化與二次元族群,彼此給予力量,相互扶持成長。與此同時,二次元圈內與圈外也存在著長期互動。一方面,是二次元文化用蓬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意義,贏得了圈外的認可和尊重;另一方面,是經濟社會進步為多元文化提供了生長空間,大環境的包容性、接受度也在水漲船高。
得益于內外因素的交互發力,如今不難看到,身邊的二次元含量日漸升高。書店里動漫書籍和周邊琳瑯滿目,“谷子”專賣店接連開張、人氣高漲,時尚、餐飲等行業也爭先恐后與二次元聯名合作。此外,二次元會展及產業有聲有色,就連平日的生活場景里,身著動漫服飾的年輕人也屢見不鮮。
年輕人為二次元文化慷慨解囊、傾情消費,與其視為某種異象奇觀,倒不如從社會進步、經濟轉型等積極視角去看待。而如果更上一層樓,我們還能望見,二次元族群仍然生活在現實世界,而不是隔絕在虛擬空間,為數眾多的他們能否過得開心、充實,同樣是全社會應加以關切的。既然二次元文化能懂得年輕人,社會又何不能從中借鑒,去悉心體察年輕人的冷暖悲歡呢?須知,懂得年輕人,才能懂得時代,懂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