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月,蘋果剛發布了最新款iPad Pro 2024。為了給關注雷科技的粉絲及時送上評測指南,發售當天小雷就斥巨資16599元,入手了一臺13英寸1T版本的iPad Pro M4。
評測過后,小雷原本想將99成新的iPad Pro出掉回血。萬萬沒想到,這款發售不到一個月的新機,掉價速度情況超乎想象。小雷在某二手平臺標價12000元,掛了好幾天仍無人問津,甚至還有朋友小刀500元,他直言買1T版本來自用的用戶本來就少,11500元已經是很誠意的價格了。

圖源:閑魚
二手平臺出不掉,小雷又找上了回收平臺,但平臺給預估報價比用戶還低,直接來到了11147元,這里面還有首單專屬券給加了18%的功勞。如果按11500元計算,這臺入手剛滿一個月的13英寸 1T iPad Pro M4月折舊率高達30%,掉價速度堪比坐火箭。

圖源:轉轉
曾幾何時,iPhone、Apple Watch等蘋果產品還是黃牛最愛:供貨少,用戶基礎大,炒作空間不小,屬于知名“硬通貨”,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如今這種情況早已不復存在。
大家有沒有想過,蘋果產品怎么就不保值了?
保值的本質是供需關系
從表面來看,官方帶頭降價是蘋果核心產品價格接連跳水的直接原因。今年618,關于蘋果的新聞還真不算少。天貓開售僅1小時,蘋果成交額就突破了15億。不僅是單個平臺,iPhone幾乎包攬了所有電商平臺的手機累計銷量榜單前三。截至目前,京東手機618手機累計榜前三依舊被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 Pro、iPhone 15牢牢占據。
蘋果618銷量成績好嗎?確實很好,但這是用降價換來的。以iPhone 15 128GB版為例,天貓到手價為4599元,比蘋果官網定價低了1400元;京東iPhone 15 128GB版到手價為4749元,PLUS會員折上折,到手還能再省40元;輪到勢頭正猛的拼多多,iPhone 15 128GB版到手價為439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