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科技圈掀起波瀾。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披露,高通將獨攬三星Galaxy S25系列的SoC供應大權。這一轉變源于三星自家Exynos 2500芯片的尷尬境地——良率遠未達到預期,導致無法如期供貨。
這一消息與韓媒DealSite此前的爆料不謀而合,揭露了三星3nm生產工藝的困境。三星曾不惜“透支未來”投資3nm工藝,卻在Exynos 2500上遭遇滑鐵盧。據估算,三星在3nm項目上投入巨大,高達1160億美元(約為8420億元),但如今卻面臨自家旗艦芯片被競爭對手獨供的尷尬局面,這無疑是對三星半導體業務的巨大打擊。
業界專家紛紛猜測,此次事件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三星的半導體帝國地位或將動搖,而高通則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其在移動芯片市場的領導地位。此外,這場風波還可能引發行業內對先進工藝制程的重新評估,以及對投資風險的深度思考。科技江湖,風起云涌,三星與高通之間的這場博弈,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科技格局,值得每一個關注者深思。

全“村”的希望
在全球消費電子的舞臺上,三星的DS(半導體解決方案)部門一直備受矚目。各大廠商對三星DS部門的期待,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希望它能照亮整個半導體行業的未來。這種期待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三星在半導體領域的獨特地位。
三星,作為全球少數幾家擁有先進制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之一,其DS部門承載著無數廠商的希望。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能夠擁有自主生產先進芯片的能力,無疑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而三星,正是這個關鍵中的關鍵。
然而,隨著半導體行業的不斷發展,競爭也愈發激烈。臺積電,作為業界的佼佼者,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其高昂的代工費用和產能分配問題,讓不少芯片設計廠商感到壓力山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星DS部門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救命稻草。

在英偉達GTX 40系列顯卡的發售儀式上,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公開表達過對芯片代工行業的不滿。他的話語雖然含蓄,但其中的指向卻十分明確——高昂的代工費用已經讓芯片設計廠商們不堪重負。而在這個問題上,三星DS部門曾給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
據一位曾接觸過臺積電與三星DS部門的國內芯片IP廠商負責人透露,三星在8nm LPP工藝的代工費用上,相較于臺積電的7nm工藝,有著顯著的優勢。這一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更體現在實際應用中。
盡管三星的晶體管密度稍遜于臺積電,但其出色的功耗設計使得其在實際應用中并不遜色于后者。然而,三星DS部門的挑戰也并非沒有。在代工價格上,雖然相較于臺積電有著一定的優勢,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同時,隨著半導體行業的不斷發展,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是三星DS部門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此外,三星在AI領域的布局也備受關注。
在今年的CES大會上,三星喊出了“AI for ALL”的口號,并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然而,在現實中,三星DS部門在存儲器件上尚未通過英偉達HBM3e的認證工作,這無疑給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在芯片代工業務上,三星也面臨著無法滿足自家芯片設計團隊需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