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那里第一次失眠,因為古格的守城人普布曲桑在他本子上寫下的第一詞是“天星雨”,第二個詞是“呼吸”。
這句話所說的就是西藏,西藏很久以來一直是掛在心頭的顧盼,盼顧的結果就是誕生愿望,并且就此在心里不停的盤算。
人都容易在突然的變故中尋求一個徹底,可以是徹底的放棄,徹底的得到,又或者就是徹底的勇敢一回。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自量力卻又不遺余力追求完滿的過程,在這樣的時間,愿望的實現(xiàn),需要的,只是走出。
一、啟程
當飛機輕觸成都雙流機場跑道的剎那,此行川藏國道317線行程正式開啟。
這是第幾次進藏已經有些模糊了,但川藏317線第二次重走,確實記憶清晰。
從北京出發(fā)飛到達成都,在成都提車正式開始川藏317線之行,直至7天后回到北京,腦海里每一天依然在回溯著過去幾天的點點滴滴。
成都-馬爾康-觀音橋-壤塘-色達-甘孜-德格-昌都-類烏齊-邊壩-那曲-比如-拉薩-成都。
此行川藏317線之行,得到上汽大眾的車輛贊助,全程駕駛剛剛上市的途觀L Pro,從成都正式拉開序幕。
不得不說,全新途觀L Pro完整保留了歐規(guī)新一代大眾Tiguan的外觀設計,原汁原味又極具辨識度,再加上“光爆藍”車身配色更增添了幾分年輕與活力。
在漫長而短暫的7天行程中,途觀L Pro也不愧為中國SUV市場一直以來的標桿級產品,大幅提升的智能化水平、主副駕駛座椅電動調節(jié),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等功能,不僅給行程帶來了足夠的舒適性、便利性,也讓駕駛感受更加的愉悅和輕松。
二、夜宿壤塘
過汶川,經馬爾康、觀音橋,晚上八點,初次的壤塘。
上午經過汶川,開車前往映秀地震遺址公園,只有幾棟樓孤零零的矗立在那,聽當?shù)厝苏f,現(xiàn)在大多的震后遺址都已經被拆了,已絲毫看不出十多年前慘絕人寰的模樣,一切都在發(fā)展之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汶川,看到大群大群黑麻麻的烏鴉,飛翔在縣城的上空。田里有穿著鮮艷衣服的稻草人,在滿幅的綠色中宛若童話。
午飯后的孩子們或騎車或走路,衣著鮮艷地涌向學校,而我們只能是匆匆而過的游客,遠遠看著,感受著。
觀音橋鎮(zhèn)是通往阿壩、色達、青海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的一個城鎮(zhèn)。鎮(zhèn)上的觀音廟是全國三大觀音道場之一,是眾多信徒心中的圣地。觀音橋鎮(zhèn)的海拔不到3000米,對于很多有高反或者身體不適的人,在此休整一晚第二天再前往下一個行程可以提前進行高海拔的適應。
觀音寺始建于宋,明朝重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有清代的山門、彌勒殿、接引殿和明代的毗盧殿、觀音殿等,其中明代壁畫和懸塑被視為國寶。
觀音寺位于觀音橋鎮(zhèn)的最高點,開車上去,繞了無數(shù)道彎,在無數(shù)次的豁然開朗之后,終于到達頂點。
三、德格
從壤塘出發(fā),到達德格又是夜色闌珊之時,行程約450公里。
德格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有座佛教薩迦派的寺廟更慶寺。更慶寺內有個印經院,名叫德格印經院。據(jù)藏文《德格世德頌》記載,印經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卻吉·丹巴澤仁(1689~1750)創(chuàng)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現(xiàn)已有260多年的歷史。
在高原穿行,常常剛剛還是陽光的轄區(qū),立刻就進入冰雹的領地。風雪兼程中,許多居留于心的滯礙不斷被邂逅的情節(jié)與感悟層層洗刷。
這樣的時候我想:許多事情,可能本身就是莫名其妙不堪推敲的。如果可以,就讓它們都過去吧。
無論那些記憶將封存在心中,或遺忘里。
川藏317線的沿途,常常在路中遭遇牦?;蛘哐蛉海娏塑囎右膊贿^于驚懼,很坦然地占著路,倒是需要我們安靜的靜等它們悠閑的通過。
在這樣的藏區(qū),聽著陌生的語言,習慣著周圍的異族面孔,在色彩絢麗的民族飯館吃著同樣鮮艷的拌面,看著電視里藏語版的連續(xù)劇,想到北京,好象真的是另外的國度了。
很高興這樣自在的生活,而我,確乎已經離你很遠很遠了。
四、孜珠寺
三千世界,碎為微塵!
三千里跋涉,不為修來世,只為那佛國炊煙;
三千思緒,以素齋之心,赴色戒之地。
孜珠寺位于昌都地區(qū)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創(chuàng)建并傳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
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征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幫助他們從煩惱中走向解脫之路,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及對眾生的貪婪、愚癡、嗔怒、傲慢、嫉妒、邪見的對治之道。
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龍的梅里雪山。六座山峰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繁盛時期僧人多達二、三千人。
在藏區(qū)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抬頭尋找,總會看到遍地的佛塔,轉啊轉,轉出了連綿的佛法,縈繞在四千多米海拔的高空上,點亮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