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4靜安戲劇谷的展演劇目,由黃俊達導演執導的香港綠葉劇團肢體劇《落花流水》日前在上海首次亮相。《落花流水》為上海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武俠詮釋可能性。這部“無語言”的肢體劇,憑借演員們極富感染力的肢體表達,將一段江湖傳奇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
出生于香港的黃俊達導演,自幼喜愛武打武術,《落花流水》正是以香港武俠和動作電影為靈感創作而成。但不同于眾多武俠作品以敘事為核心,綠葉劇團的《落花流水》創造了一個充滿開放性與東方禪意的世界。
《落花流水》劇照 Jessi 攝
空曠的舞臺之上,僅由一根麻繩構成主要道具,通過演員極其精準的動作配合和光影設計,帶領觀眾行云流水般地穿梭于寺廟與江河之間。臺上清一色全黑裝束的6名演員,在60分鐘內眼花繚亂地切換著不同身份。
與豐富細節對應的,是劇中無對白的設計和“模糊”的情節。正是這種開放性,與東方文化中的留白寫意不謀而合。黃俊達認為,比起追究意義,感受是更重要的。演員們創造了一個儀式的空間,觀眾被帶入這個空間,可以自由地思考,沉淀、感受,每個人心中的江湖可以是不同的。“重要的是有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劇院,去感受戲劇的不同類型,并參與討論。”黃俊達說。
《落花流水》劇照 Jessi 攝
在《落花流水》中,演員的表演糅合了賈克·樂寇的西方創作訓練與東方傳統藝術表達,包括武術、戲曲、太極、能樂等。通過數月的密集訓練,演員們不斷熟悉與融匯各種表達方式,直到能夠更敏銳地去調用身體,創造出獨屬于綠葉劇團的風格化表達。
黃俊達說,綠葉劇團的創作從來不是追求“完成”,而是經過眾多實驗和探索,真正地去創作。“所以,崩潰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如果沒有崩潰的狀態,就沒有挑戰;如果沒有挑戰,生命力就出不來。我們和演員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推倒又重來,再推倒再重來,最后才有一些痕跡沉淀下來。”
靜安戲劇谷·不止在劇場《落花流水》分享會
繼參演阿維尼翁OFF戲劇節、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烏鎮戲劇節與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后,《落花流水》來到上海,將武俠文化與創新肢體表達方式帶到中國最活躍的演出市場之一。
《落花流水》上海站主辦方負責人陳丹說:“戲劇節是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我們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靜安戲劇谷,讓《落花流水》這一代表文化融合的作品來到上海,創造出令市民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演出后,綠葉劇團演員與上海觀眾交流
走過不同城市,綠葉劇團的演員們珍惜每一次和觀眾交流的機會,傾聽觀眾的反饋。綠葉劇團演員龔志業說:“如果要做個比喻,我認為導演和我們每次都是在創作一幅山水畫。很多時候你可能只看到一片墨水,你可以說它是樹,是草,也可以說是人,或者是動物。很多時候可以因為觀看和閱讀的方法不同,就創造出不同的意義。我們很享受去做這種具有無限想象的創作,讓觀眾去猜,像玩解謎游戲,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