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MITS公司推出Altair 8800,首次在《大眾電子學》雜志上亮相,被譽為是首個成功的個人計算機,吸引了大量的計算機愛好者和開發者,大量的訂單證明了個人計算機市場的巨大潛力。
當時的個人計算機,還只是面向開發者和計算機愛好者,用戶通常需要懂得如何編寫代碼才能使用,Altair8800雖然被譽為是最成功的個人計算機,但原廠配置的卻是機器編程語言,繁瑣不容易理解,而且極其難用。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立即聯系MITS公司的創始人,愿意為Altair8800開發BASIC解釋器,讓大家可以使用BASIC語言來編程。
機器編程語言是最底層的編程語言,編程的人還需要了解計算機的硬件架構,而且語法異常復雜,不容易理解,編寫完成后還要經歷各種調試,缺乏即時反饋的機制。相比之下,使用BASIC語言的人,不用關心底層硬件的架構,語法直觀易懂,并且提供交互式編程,也就是所見即所得,大大降低了使用個人計算機的門檻。
BASIC語言是1964年由約翰喬治凱門尼發明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就是通過BASIC來編程的,當時MITS公司只是一家規模比較小的創業公司,主要是有計算機愛好者和硬件工程師組成,他們的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硬件開發上,沒有足夠的人力去做所謂用戶交互的事情。
而且BASIC語言并不是直接能應用在Altair 8800上,需要做適當的優化才能在不同的平臺上運行,這里面大量的優化工作需要精通BASIC語言的人才能勝任,MITS里面多為硬件工程師,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對于MITS公司來說,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把不擅長的事情交給其他開發者去補充,是當時最好的策略,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開發出了適用于Altair8800的BASIC解釋器,隨后成為了這款個人計算機的標準編程語言。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微軟公司,專門為其他個人計算機平臺去適配BASIC語言,包括Apple和IBM PC等,微軟通過收取BASIC解釋器的授權費用,積累了屬于他們的第一桶金,同時,也使得微軟在技術社區里面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個人計算機的市場迅速發展,IBM作為大型計算機的公司,也意識到個人計算機市場的巨大潛力,但當時Apple已經在個人計算機市場上取得了成功,IBM想快速進入這個市場,想盡快推出個人計算機產品搶占市場,這個時候面臨一個問題,沒有操作系統。
自行開發操作系統,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大量的資源,采購現有的可以大大縮短持平開發周期,最終IBM決定采用開放的策略,意味著他們愿意使用第三方的軟件和硬件,通過快速組裝推出產品。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意識到了操作系統在個人計算機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這種開放式的市場策略,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微軟在1980年,以5萬美元收購了西雅圖計算機公司,通過優化他們的操作系統QDOS,整合成MS-DOS操作系統,并向IBM提出合作意向。
由于微軟在個人計算機領域,通過適配BASIC解釋器打響了知名度,并擁有成功經驗,自然而然獲得了IBM的合作機會,而且在微軟和IBM所簽訂的合同條款中,微軟保留了MS-DOS的所有權,意味著他們不僅可以向IBM供應操作系統,還可以向其他計算機制造商供應,正是這一策略擴展了微軟的市場份額。
由于MS-DOS是一個基于命令行的操作系統,對于沒有計算機基礎的用戶來說,使用復雜而且并不直觀,1984年,蘋果Macintosh發布了,這是全球第一個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操作系統,微軟意識到圖形用戶界面的重要性,隨即在不久后推出了Windows 1.0操作系統。
1986年3月13日,微軟正式上市,這個時候的主營業務有3個,分別是MS-DOS操作系統、BASIC編程語言和開發工具,還有應用軟件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最早的Word和Excel是在MS-DOS和Apple Macintosh上推出的。
回顧微軟早期的歷史,BASIC語言、MS-DOS操作系統,這些都不是微軟發明和原創的,但卻是微軟把它們推廣到了全球,當時的信息網絡不發達,信息傳遞受阻,對于BASIC語言的創始人、QDOS系統的母公司來說,他們并不知道把自己手中的技術推廣開來,將會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回報。
技術領域追求的是怎么突破理論極限,市場追求的卻是在有限的技術范圍內,如何更好地解決眼前問題。單純的技術達人很容易陷入終日盲目追求突破,而市場掮客卻因為不懂技術,困在滿是問題的環境里而不知所措。我們要向微軟學習的是,善于把自己放置在技術和市場的交集位置里面,做一個高效的信息樞紐。
如果不是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在早期發現了個人計算機,其實可以通過適配BASIC語言降低操作門檻,后期就不會拿到IBM的商業合同,如果不是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敏銳地發現操作系統才是個人計算機業務的核心,后期就推出不了創造了巨大營收的Windows。
回看這里的兩次關鍵決策,微軟無不在闡述一種頂級商業模式應該具備的關鍵因素:
1、產品本身具備拓展性,可以同時賣給很多客戶
2、產品拓展的成本較低,賣一億個產品和只賣一份的成本差別不大
3、這個產品所依靠的生態是個開放系統,能夠不斷優化、自我強化
最后,微軟早期的經歷也在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十分專業且有用的工具或技能,在降低使用門檻的同時就能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一個具有長期主義、能自我強化的類“操作系統”的產品,才是我們應該去追求和挖掘的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