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智能化的終極愿景,無人駕駛已經逐步從科幻電影中的概念走入現實了。小夏不禁想象,如果無人駕駛進入到自己的生活那將是多么高級。每天早上只需要拿出智能手機,輕觸幾下,幾分鐘后,一輛光滑、時尚的汽車靜靜地停在了我的門前。坐進車內,車內的智能系統用我最喜歡的音樂迎接我,并詢問我今天的行程。
在行駛過程中,我完全不需要干預,可以自由地閱讀、工作或享受窗外的景色。汽車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實時分析交通狀況,自動避開擁堵,選擇最佳路線。它們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中自如地變道、超車,甚至在緊急情況下做出快速而準確的反應。
然而,無人駕駛想象起來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對于國內市場來說,百度搞AI自動駕駛很多年,但二級市場一直被低估,業務上燒了錢但對估值的影響卻很小,美股市值從破千億回撤至不到400億美元。
不過燒錢現象于今年出現了明顯的不同。5月15日,百度正式發布了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并官宣了盈利時間表——第六代無人車將從即刻起在武漢投入使用,2024 年底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 年全面進入盈利期。不出意外的話,蘿卜快跑也將成為全球首個實現盈利的自動駕駛商業平臺。
如今,蘿卜快跑的第六代無人車,量產車成本從原先的100-200萬元,壓縮到了25萬元,這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從外觀上來看也跟此前的產品風格完全不同,摒棄了此前無人車上那種相對“怪異”的造型,全新車型看起來與當下新能源汽車沒有太大區別。無人駕駛系統,具備比上一代車型的L4級自動駕駛能力變得更強,可應對城市各類復雜道路和使用場景。如果把上一代車型比作擁有20年駕齡的老司機,那新一代完全可以算得上一位經驗老道的駕校教練了。
不過,關于無人駕駛車輛的負面消息也一直不斷傳出。市民是否認可,未來長期市場需求是否足夠提供支持也是未知數。據悉有武漢市民投訴,蘿卜快跑車輛會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行為,比如無故停在馬路中央、在高架道路上占據最左側車道以較低速度行駛,甚至在轉彎時停滯不前,這些行為給原本就繁忙的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加劇了道路擁堵情況。另外還有博主曾公開亮出“蘿卜快跑”無人出租車出現嚴重車損的車禍照片。
此外,蘿卜快跑平臺仍然處于測試階段,用戶只能在固定的運營時間、固定的運營區內選擇固定的上下車地點。這與普通的網約車平臺相比存在一定的不便。不過小夏認為,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在無人駕駛的技術改造中,爭論甚至是斗爭都是技術與市場的磨合過程,從無人駕駛商業化的角度來說,整體大趨勢的方向也很明確,政策推進也如火如荼。蘿卜快跑的商業模式不僅代表了科技的飛速發展,更是未來城市交通的一種全新探索,為自動駕駛行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未來智能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熟,一個被市民完全接納的自動駕駛時代即將到來。未來的交通將不僅僅是智能車點對點的移動,而是一個高度集成、互聯互通的“車路云一體化”的生態系統,市民也將隨之獲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