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是今年上汽研發總院的主要任務?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開門見山:“我非常認同今年干部大會報告中提到的,一切的創新,本質上都是把成本降低了30%以上。”
事實上,汽車行業早已進入產業的成熟發展階段,市場上可供應的產品琳瑯滿目。此時,內部運營效率的創新模式,包括從產品研發這個源頭環節降低結構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是企業能否在紅海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學習行業內先進的經驗,打開降本的想象空間。”蘆勇說,“要形成產品優勢、價格優勢,單靠零部件替代遠遠不夠。我們確定了構建‘大單品’的開發模式,今年將進一步推動源頭降本,激發組織效能等多項行動方案,不斷提升研發質量、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80%的成本通常由20%的作業引起。帕雷特定理成為源頭降本的理論依據: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產品設計研發階段雖然只占了一小部分時間,可一旦研發完成,產品成本的60%-80%基本上就確定了。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和迅猛變化,倒逼著車企在研發流程上做出更細致、更高效的運作。
“所謂‘大單品’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臺化、規格化,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蘆勇解釋說。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某個零部件產品,開模成本是800萬元,如果一年只賣8萬個,成本就是100元一個;一旦規模上去了,一年賣200萬個,連續賣三四年,成本就只有1元一個。”
那么,“大單品”開發模式具體如何操作呢?以電池包為例,這幾年,上汽研發總院和上汽乘用車公司不斷加強合作,協同規劃了一款款符合不同用戶需求的新產品。以前,產品型譜按轎車、SUV、MPV等來劃分,車型尺寸不同,需要匹配的電池包也不同,這就產生了大量的制造成本。如今,同種續航里程的大單品A級車包含了轎車、SUV等多款車型,通過設計尺寸相同的電池包匹配不同車型,既節省了開發費用,也把規?;M一步做大。
魔方電池
不僅如此,上汽研發總院還加大前置開發力度,不斷豐富“技術貨架”。通過模塊的不同組合,形成用戶不同的感知體驗,讓技術的復用率持續提升。比如,上汽研發總院此前研發的星云平臺,就是一個有梯度化的模塊庫,它可以提供兩套電子電氣架構梯度,應對當下主流的整車OTA需求,以及面向L3級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需求,支持從A級到D級的不同車型。
星云平臺
“所有品牌都可以從中選擇,也可以提要求去組合模塊,甚至添加一些特色模塊,形成競爭力。”蘆勇說,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回到大規模制造的本質,持續擴大規模化。
在新勢力造車狂飆的當下,傳統燃油車的研發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效率。“從研發一款新車需要36個月時間,到如今18個月就能完成,大幅壓縮了成本。背后其實是上汽研發總院在流程上做了‘減法’。”蘆勇說。
上汽研發總院將固有的模塊打散,從中減少冗余。比如,車身和電池這兩個部分,在以往的組織結構和研發上是分開的,但車身和電池包都有承載這部分的設計功能。因此,他們把電池殼體和車身進行一體化設計,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當電池殼體和車身合并到一起后,究竟由哪個部門主導研發?在降本增效過程中,企業往往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路徑。但是,上汽研發總院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模式。蘆勇表示,從項目出發,上汽研發總院打破原有“部門墻”限制,形成了“作戰中心”拉動“能力中心”的創新模式。作戰中心是協調項目的整體協同;能力中心是項目的支持部門。蘆勇進一步解釋,“能力中心”并非原先簡單的部門概念,而是往“少系統”的方向進化,把功能解構得更加細致,形成原子級的模塊。
在重新審視供應鏈的過程中,上汽研發總院通過“少系統”實現降本。工程師舉例說,原先的車身底盤控制器,包括轉向系統等是一個個單一模塊,線束繁多?,F在,上汽研發總院通過自主研發,把單獨的轉向、制動和動力系統合并,集成為車輛運動控制器VMC。當這些控制器整合在一起后,采購端就實現了大幅度降本,這是靠單一零部件降本無法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