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零九個月,先后遞交五次招股書,6月28日上午,嘀嗒出行(HK:02559)終于正式登陸港股,在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網約出行平臺扎堆赴港上市的潮流中率先脫穎而出,成為港交所“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及野村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根據配發結果公告,此次嘀嗒出行全球發售3909.1萬股股份。招股階段的公開發售獲112.9倍認購,認購人數達19,815人。最終發定價每股6港元,全球發售凈籌約1.82億港元。6月28日上午,嘀嗒出行開盤后破發,一度跌進13%,截至發稿前,嘀嗒出行報5.42港元/股,下跌9%,市值53.87億港元。
(左四為嘀嗒出行創始人兼CEO宋中杰)
連續五年盈利的出行平臺
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共協助創造5460萬個未利用汽車座位的運力,相當于中國小型私人乘用車座位總數的約4.5%。2023年,嘀嗒順風車搭乘次數和交易總額分別為1.3億次和8.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3%和41%。
在上市儀式上,嘀嗒出行創始人兼CEO宋中杰表示:“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不僅是我們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個全新起點。我們將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創新的思維、更拼搏的精神繼續前行。為社會、用戶、股東和員工創造更大價值,更早實現‘讓路上沒有空座’的愿景。”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經歷了移動出行行業從方興未艾到走進千家萬戶,見證了順風車從最初局部零散的低效出行,到體驗效率和安全全方位進化的大規模高效出行,也見證了出租車加速數字化轉型。自2019年開始,嘀嗒出行經調整凈利潤轉正,開始盈利。2023年,嘀嗒出行總收入、毛利潤、經調整凈利潤和現金流凈額分別為8.2人民幣億元、6.1億元、2.3億元和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41.6%、166.3%和114.4%。
嘀嗒出行方面表示,基于不擁有和租賃車輛,車主乘客分攤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嘀嗒出行得以通過極低成本去撬動業務增長,促進業務延展性同時保持盈利,實現高于其他出行平臺的單位經濟性和運營杠桿率。此外,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銷售和運營費用規模逐年降低,主要因完善的促銷活動評估機制提高了營銷活動效率。同時,2021-2023研發費用逆勢增長,2023年同比增36.7%,占同年總收入高達14.9%。
對順風車的依賴不斷加大
2020年10月9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股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啟上市進程。此后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先后發起赴美上市。滴滴登陸美股后退市,哈啰上市則一直處在停滯狀態。仍處在虧損狀態的曹操出行、如祺出行今年先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后者已于日前通過上市聆訊開始招股。
順風車、出租車、廣告及其他服務是嘀嗒出行三大主營業務。2021年~2023年,順風車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90.5%、95%,反映出其對順風車的依賴不斷加大。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56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而其出租車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逐年不斷下降,且出租車毛利率更是從2021年的7.7%轉負,主要由于市場競爭加劇。
作為中國第二大順風車平臺,嘀嗒出行曾獲得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和企業參投,包括蔚來資本、IDG、崇德投資、易車網、高瓴資本、京東及攜程等,高管團隊曾任職于谷歌、百度、雅虎、寶潔及摩托羅拉,平均積累20年相關行業經驗。招股書顯示,在股東結構中,嘀嗒出行創始人兼CEO宋中杰持股66.39%、嘀嗒出行聯合創始人兼營銷副總裁李金龍持股66.39%、蔚來資本基金持股16.99%、IDG持股10.02%,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持股6.2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小型私人乘用車的平均乘員人數僅1.4人,在所有12.16億個可用座位中的利用率較低,約為30.3%。得益于宏觀經濟環境改善,城鎮化率提升,私家車數量持續增長和更多利好政策推出,順風車將成為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此外,2023年,出租車在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占比約54.2%,行業數字化轉型仍處初期階段,中國出租車的每日運營行車中空載率通常為30%~40%,中國出租車行業未來將在多方面受益于持續及加速的數字化轉型過程。
嘀嗒出行認為,順風車和出租車數字化兩大賽道均是巨大藍海。據招股書披露,在此次募資金額中,有50%將用于擴大用戶群并加強營銷推廣計劃,35%將用于提升技術能力和升級安全機制,15%將用于提升變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