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在“1024程序員節”之際,騰訊發布了《2025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首次系統披露2025年研發進展。
報告顯示,AI已全面融入騰訊研發體系。
其中,超過90%的騰訊工程師使用AI編程助手CodeBuddy輔助編程,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
依托WeDev打通研效工具鏈,串聯研發流程,推動騰訊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2025年,騰訊產研人員占比達76%,每 4 個騰訊員工中就有 3 個從事研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月均新增代碼達到3.25億行,每月完成需求37萬個,構建交付2520萬次,支撐業務快速迭代。而在自研混元大模型的支撐下,AI已深入編碼、評審、測試等環節。
其中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在AI的輔助下,平均編碼時間縮短40%,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
在代碼評審環節,AI參與度也高達94%。
這意味著,騰訊的每一段代碼提交,幾乎都有一位“AI質檢員”在第一時間進行預審,它在人類工程師介入之前就先把了第一道質量關。
其中28%的代碼缺陷由AI直接發現并被工程師采納,推動代碼評審環節有效問題檢出量增長44%,為軟件質量加固防線。
此外,通過AI提效的團隊數量同比增長6倍,大模型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問題解決能力不斷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