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資源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上海新能源物流車銷量達到2730輛,單月銷量超過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更是近3年來首次躋身全國前十省份,排名第六。
上海創下如此驚人的成績,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推動力?

01 上海新政精準引爆,8月銷量暴增376%
回顧上海地區以往新能源物流車的銷量表現,整體趨于平穩甚至略顯低迷。
根據電車資源數據顯示,上海市新能源物流車的銷量數據從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以前一直表現平淡,在300輛上下波動。即便是個別的月份存在季節性促銷、大型活動推動或供應鏈恢復等因素帶動當月銷量提升,也未能突破600輛/月。
而進入7月后,上海銷量初現回暖信號,躍升至842輛,環比翻倍;到了8月迎來爆發式增長,銷量陡然拉升至2730輛,環比增長約224%,同比高增376%。單月銷量躍居全國第六,僅次于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成為8月最突出的“黑馬”。

電車資源調研后發現,上海銷量在8月實現爆發并非偶然,其核心驅動力來自于關鍵政策落地。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分別于2025年7月29日和7月31日發布《上海市鼓勵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資金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版)》和《上海市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實施細則(2025年修訂版)》,兩政策均是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與此同時,原《上海市鼓勵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滬環規〔2024〕10 號)和原《上海市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實施細則》(滬環規〔2024〕15 號)廢止。

根據補貼標準,國四柴油車淘汰補貼金額依據車輛類型、初次登記年限和退坡比例確定。2026年1月1日以后報廢的,實際補貼金額=補貼標準×80%,退坡比例為20%。
例如車主在2025年報廢一輛2016年登記的國四中型柴油貨車,補貼金額為2.5萬元;同年內新購一輛電池容量為200kWh的新能源中型貨車,更新補貼金額為500元/kWh×200kWh=10萬元。如車輛報廢更新在2026年完成,則相應補貼金額分別降為2萬元和8萬元。

(來源:《上海市鼓勵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資金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版)》)
相比舊版政策,雖然補貼的最高金額沒變,但新增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規定,主要是針對那些報廢了柴油貨車去換新能源貨車的車主。
即更新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每輛車28萬元(退坡后最高不超過22.4萬元)的補貼金額沒有變,變化的是新增了一個新能源車輛電池容量數據的表格,限定了輕型貨車/中型貨車/小型客車/中型客車等車型的電池容量最大值。
并表示“若新購置新能源車輛類型大于報廢國四柴油車類型,且電池容量超過報廢國四柴油車同類型新能源車輛電池容量最大值的,根據報廢國四柴油車同類型新能源車輛電池容量最大值計算更新補貼金額”。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精準管理”,防止有人利用政策漏洞,用報廢小車的名額去套取購買大車才能享受的高額補貼。

(來源:《上海市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實施細則(2025年修訂版)》)
02 這種爆發式增長能否持續?
上海8月的銷量爆發,清晰地展示了強力政策對市場的重塑能力。然而,一個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是:這種爆發式增長能否持續?
綜合來看,這種單月脈沖式的高增長恐難長期維持,但市場有望在政策周期內進入一個規模穩定在更高水平的新常態。
事實上,上海在8月產生集中引爆效應,是政策效力、市場準備與消費心理多方共振的必然結果。
新政策的發布精準地瞄準了“國四柴油車”這一確定的存量池。上海作為中國早期自備車普及的重點城市,存有大量車齡較長、排放標準較低的車輛。這些“國四”車車主正面臨著車輛殘值日益縮水、可能受環保限行政策影響等多重壓力,本身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潛在置換群體。
而8月作為該政策進入關鍵執行期的月份,無疑激發了“搶購”心理,自然成為了消費者完成置換動作的“黃金窗口”,形成了顯著的脈沖式購車潮,將長期以來積累的置換需求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

本次修訂的政策明確規定,2026年1月1日之后報廢的車輛,補貼金額將按標準的80%執行。這一“退坡機制”如同一個明確的倒計時,會強烈促使符合條件的車主在2025年底前集中完成淘汰更新,從而將未來的一部分需求“前置”到當前。這預示著,在2025年余下的幾個月里,市場熱度有望得到維持,甚至可能再次出現小高峰。
此外,8月開始便是傳統的購車旺季,經銷商往往會配合政策加大促銷力度,共同營造出濃厚的市場氛圍。政策的“推力”與市場旺季的“拉力”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放大效應。
因此,上海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預計將告別過去月銷300輛左右的低迷期,在政策的持續驅動下,步入一個銷量中樞顯著上移的新階段。然而,市場參與者也應理性看待,8月的銷量巔峰或將成為本輪政策周期內的一個高點,未來的月度數據更可能呈現高位波動態勢,而非線性上升。這場由政策點燃的“盛夏”過后,上海市場將迎來一個更具質量、也更可持續的“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