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操作系統成為終端設備的底層核心,大模型技術的融合以及多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競爭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發布5年時間過后,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迎來新的階段,在完成了0到1的建立與完善后,原生鴻蒙面向開發者的Beta啟動,是走向100的開端,同時也是新挑戰的開始,這一次的挑戰也會更難。
回看鴻蒙走過的路,其豐富的終端設備以及體量,是建立市場影響力的根基。原生的底座,對硬件、場景的打通,給用戶帶來了差異化的體驗。在當下網絡技術升級換代的節點,鴻蒙滿足了消費市場的新需求,從國內的市場份額上來看,也已經超越了iOS,對外宣傳的口徑也從三大操作系統之一變成中國第二大操作系統。
但是,新市場的建立并不是看短期的熱勁,操作系統行業更是如此。華為搭了臺子,還需要更多的觀眾以及演員,來讓這個場子更熱,單次演出才能變成固定的巡演。簡單來說,鴻蒙需要更多開發者的加入,先把生態穩固下來,而走向繁榮的過程,華為要做的還有很多。
超越iOS,鴻蒙完成了階段性目標
在幾近穩定的市場,后來者總是很難被看好,也總會是被挑各種毛病。中國廠商嘗試建立自主操作系統努力了很久,無論是PC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未來萬物互聯網的時代,每一次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去開發,是一個很艱難的系統性工程。
當初,鴻蒙發布之后,市場上也是出現了各種爭議的聲音。“這個是能想到的事情,而且初期市場化必然會遇到各種BUG,好在是現在挺過來了。”一名華為內部人士對鈦媒體APP說道。
對于鴻蒙的推出,很多人的認知都是停留在那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其實,早在12年前,華為就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Harmony OS”(鴻蒙),2015年正式立項,定義為面向全場景智能時代,完全自主研發并通過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的泛終端操作系統。2019年8月9號,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率先搭載在智慧屏上,并實行開源。之后,鴻蒙系統還被應用在可穿戴設備、家電、平板等產品上。到了2021年,鴻蒙操作系統正式覆蓋手機終端。
上述華為內部人士向鈦媒體APP透露,當初鴻蒙在立項的時候,任正非就說過,做這個事情,重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業務連續性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先進性的問題。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要‘感謝’外部原因,能夠讓做了4年的項目,有一個檢驗的機會。今年是受外部影響的第五年,華為也是用了這五年時間來解決了業務連續性的問題,現在的方向盤基本回到了中國人自己的手上。”
在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中國公司開始逐步從一個參與者,走向了戰略性領域,成為引領者。構建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是看到這個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HarmonyOS以 17%的市場份額首次超越iOS,成為中國第二大操作系統。此前,TechInsights也曾預測,華為手機在2024年將堅實復蘇,并重新洗牌中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奪取蘋果和安卓廠商的份額。
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談及鴻蒙對iOS的反超,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者對鈦媒體APP稱,微軟在PC時代殺出,IOS和安卓在移動時代占據兩席之地,一個操作系統的成功,在于能不能有效組織起一個真正有活力的生態,有沒有大量生態伙伴、開發者基于系統去開發豐富多元的應用。
從全球手機系統市場份額來看,安卓和iOS同比均下降1%,而鴻蒙OS的全球份額從2%增長到4%。在中國市場,鴻蒙OS份額由去年一季度的8%上漲至17%,相比較下,iOS份額從20%下降至16%。
原生鴻蒙加速,生態是商業價值的前提
6月21日,HarmonyOS NEXT正式面向開發者和先鋒用戶啟動Beta,原生鴻蒙的進程也進一步加速。對于新操作系統來說,要想站穩市場,必須要建立更先進、更有競爭力的底座和體驗。龔體指出,要做出先進的操作系統,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的找準客戶需求、用戶需求,然后給用戶帶來新的不一樣的更高的價值,才有可能實現超越。
根據官方的介紹,鴻蒙內核比Linux內核更彈性、更安全、更流暢,更適應全場景設備的多樣化需求。HarmonyOS NEXT從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編譯器/運行時、編程框架,再到設計系統、集成開發環境以及AI框架、AI大模型等技術,實現全棧自研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