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說了嗎?美日歐的汽車巨頭們居然集體"拆"起了比亞迪的車!這不禁讓小鹿我想到了當年大家拆日系車的場景,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外國人拆咱們的車了。

說實話,小鹿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里還有點小激動。畢竟這可是咱們中國品牌在國際上引起重視的標志啊!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老外到底拆出了什么名堂?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外國人眼中的比亞迪
先說說日本人吧。日經BP社可是下了血本,拆了一輛海豹,還出了本書。這本書叫《中國比亞迪海豹徹底分解》,賣價高達4.5萬人民幣一本!小鹿我這人可是頭一次見到這么貴的汽車拆解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日本人對海豹的評價可以說是相當高了。他們認為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熱管理系統領先于其他車企,車載電器元件的集成度也是遙遙領先。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比亞迪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小鹿我這人聽到這個評價,心里那個美啊!不過轉念一想,日本人拆的可是去年的海豹,今年比亞迪的第二代刀片電池和第5代DM-i系統都要出來了。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比亞迪進步一秒一個樣啊!

再說說瑞銀證券。作為一家銀行,他們最關心的當然是成本啦。瑞銀拆完海豹后得出的結論是,比特斯拉Model 3的成本低15%,比大眾同級別車型低35%。這個數據可是相當驚人的!
瑞銀還發現,海豹75%的零件都是比亞迪自己生產的,剩下的25%里,17%是國內供應商的,只有8%是國外供應商的。這就是為啥比亞迪能把成本控制得這么低的原因啊!
不過小鹿我這人得提醒一句,瑞銀也指出了比亞迪這種高度自產的模式可能存在風險。市場好的時候,這種模式可以讓你賺得盆滿缽滿。但要是市場不好了,那可就麻煩大了。畢竟要養的人太多了,成本壓力可不小。

最后再說說美國人。美國有家叫CaresoftGlobal的公司拆了一輛海鷗。這家公司的總裁可是通用汽車前首席工程師,專業程度那是沒得說。
這位老兄剛開始還不太相信中國車能做得這么好呢。但是隨著拆解的深入,他可是被震驚到了。他說海鷗的做工、質感遠超他們的想象,動力十足、靜音很好,轉彎和顛簸時的表現跟更貴的電動車一樣好。

最后他得出的結論是,以美國的制造水平,做出同樣的車至少要花3倍以上的成本。這話聽得小鹿我這人是真高興啊!
比亞迪的軟肋在哪里?
說了這么多好話,那比亞迪到底有沒有軟肋呢?小鹿我這人覺得,還真有幾個地方值得注意。
首先是高度自產的風險。雖然這種模式現在幫比亞迪省了不少錢,但萬一市場不好了,比亞迪的負擔可就重了。畢竟養這么多人,成本可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