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聽“游戲本”三字就膈應,學生黨遇到筆記本選購困境咋辦?
發(fā)布時間:2024-06-29 22:33:47
如今擁有大學生家庭購機決策權的,和公司電腦采購決策權的,其實是同一個人群——75后、男性。75后這代人成長的年代,互聯(lián)網(wǎng)還沒有全面普及。因此 他們可能對“后起之秀”的手機品牌、手機型號非常了解,《王者榮耀》上星耀的都不在少數(shù)。但是談起究竟哪些筆記本型號適合當作生產(chǎn)力工具,哪些又適合給大學生使用,他們真的可能不太了解。 歸根結底原因,是信息接收渠道的不同。75后補充知識的信息渠道,更多是媒體/自媒體的只言片語,很容易被各種言論帶偏,偏聽偏信。 很殘酷的事實就是,他們口中仍會問出那個問題: 買電腦就是讓你打游戲的嗎?

這時候你難道指望“玩爛梗”說服父母——醫(yī)學生就該買拯救者,機械專業(yè)買機械革命才有信仰,學生物買雷蛇,學天文買外星人……這根本就不現(xiàn)實。
筆記本按照解決實際性能劃分,分為 輕薄本 、 全能本 、 游戲本 。
輕薄本顧名思義, 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極致輕量化,性能釋放不是它的強項。 一款動輒七八千甚至上萬的輕薄本,能受青睞的原因依然是滿足移動辦公需求。比如牛叔用的thinkpad X1,出差辦公用上兩三天也不需要充電,而且重量足夠輕,背著它背包里還能多裝幾件換洗衣服,一星期的連軸出差也毫無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它只能玩微軟全民大作《蜘蛛紙牌》 (實際情況絕非這么糟) ,也比16寸游戲本更適合我。
全能本顧名思義,它勝在全能啊, 辦公、娛樂、游戲、跑3D渲染都可以勝任。 所以學生買筆記本,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未來需要拿它干重活的情況下,帶獨立顯卡的全能本,是個不錯的折中方案。
游戲本就不是“顧名思義”了。 雖然它叫作游戲本,但是在各類辦公人群中使用者也不在少數(shù)。 這時候游戲性能就等于需要應對圖形處理能力的各類應用性能。比如后臺很多咨詢需要“工地畫圖出模型”“工業(yè)設計專業(yè)3D建模”的朋友,牛叔都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他們買游戲本。除此之外,游戲本是目前所有筆記本中,在散熱冗余度、升級擴展性、鍵盤舒適度上做得最好的,畢竟這玩意足夠厚,能塞下這些需要增加厚度來解決的問題。因此相對而言,就算是不升級內(nèi)存、硬盤,游戲本的使用年限,也會比輕薄本可以實打?qū)嵉靥嵘脦啄?nbsp;(當然情況也不絕對) 。
牛叔作為工科男,舉個自己當年身邊的例子。大一買輕薄本的兩三位同班同學,隨著工科專業(yè)學習深度逐年增強,等到大三下學期,輕薄本的性能就完全跟不上了,最后只能蹭實驗室的機器跑模擬實驗,忍受實驗室負責老師的壞臉色……當然這種情況也非絕對,具體專業(yè)具體分析,還是交給張雪峰老師吧。
話歸正題,大學生/公司下屬購機,不懂電腦的“老輩子”恰好占據(jù)采購主導權,如何防止他們“亂花錢”買到不趁手的機型?牛叔的建議是:就不買游戲本!游戲本花里胡哨的外觀,一看就老不正經(jīng)了。你可以考慮拿上面牛叔這套說法,直接給他們看。但是萬一遇到不開明的長輩,這不如選“折中方案”——性能不錯的全能本。比如牛叔下面推薦的這款機型,就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321網(wǎng)址導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