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國藝術電視臺電影頻道聯合奧賽博物館,制作了新一版關于梵高的紀錄片《梵高:大師之路》。令人意外的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一位女性,一直拍攝女性題材的導演Anne Richard,選擇從一個“她者”的視角,再度挖掘梵高成為大師的奧秘。
《梵高:大師之路》海報
故事中的人物叫喬安娜·梵高-邦格爾,是梵高弟弟提奧的妻子,只在梵高去世前兩個月見過他三次,卻完成了梵高和提奧都未能如愿建成的“大師之路”。如果沒有喬安娜,梵高的畫作可能就此銷聲匿跡。身為一個19世紀的寡婦,喬安娜的努力常常被人嘲諷,甚至她為梵高成功辦展的記錄,也一度被歷史抹去。
喬安娜·梵高-邦格爾
6月26日,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飄香”惠民放映導賞活動之一、紀錄片《梵高:大師之路》主創見面會在中華藝術宮舉辦,活動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是百視通無障礙融合放映,現場還設置了手語解說。
見面會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圖
現場貼心設置了手語解說
梵高因精神疾病開槍自殺,隨著梵高過世幾個月后,梵高的弟弟提奧也郁郁寡終。大部分人不了解的是,是提奧之妻喬安娜為了完成丈夫的遺愿,抱著梵高的畫作奔波多國,即便屢次遭遇冷臉也沒有放棄。通過紀錄片的內容我們才知曉,喬安娜另辟蹊徑,惡補文藝理論,摸盡藝術圈人脈,才彌補了兄弟倆的遺憾,讓梵高的藝術最終被看見。
《梵高:大師之路》從史料里發現了喬安娜,進而著眼她的生活、態度與思考,從女性視角重新解讀梵高的成功。該片不僅是復述梵高的故事,更是講述屬于喬安娜的時刻。正是她憑借膽識與智慧,沖破了社會對女性的精神枷鎖,成就了藝術史的里程碑一刻。
為了探索喬安娜有何過人之處,導演Anne Richard翻開了喬安娜的私人日記,首先追溯到喪夫不久以后的艱難時期。那時候,她一邊回憶著短暫卻熱烈的幸福過往,一邊認定了將扛著提奧遺愿而獨自前行。這不僅源自作為妻子的責任,還有她自己對藝術的見解。
拿著一支向日葵的導演Anne Richard
喬安娜來自一個普通的保險員家庭,她會彈鋼琴,擁有英語文學學位,是一位受過教育的浪漫主義者。她擁有的關于藝術的全部知識,都來自提奧的傳授。尤其是提奧對梵高及那時新一代畫家的欣賞,深深影響著喬安娜。
對于喬安娜來講,梵高畫作的明艷大膽,是一種美學革新;而他描繪的主題人物,多為普羅大眾,也體現著一種平等平權的進步意識。她相信梵高具備成為大眾偶像的潛力,她確實也把梵高塑造成了一個廣受人們喜愛的藝術明星。可能梵高兄弟都沒想過,梵高能產生這樣的效應,畢竟兩人在世的時候,梵高畫作被多少知名評論家視為畫功粗糙,難登大雅之堂。
喬安娜雖然不是藝術家和評論家,卻對時代與社會有著敏銳的感知。她知道丈夫死后,如果自己不扮好父母兩方的角色,兒子可能會像那時許多別家男孩一樣,瞧不起他的母親。她必須堅強起來,在精神與物質上都能夠獨立,以擔起養家的重任。于是,她開始重新學習,想通過推廣梵高的畫,既履行對提奧的承諾,又能為自己創造未來的出路。
紀錄片從超過600封的信件入手,這些信件寫盡了兄弟倆如何相互理解的心緒,也帶著喬安娜的思緒,帶領觀眾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了梵高。
《梵高:大師之路》截圖
【對話】
問:怎么會拍一個這么公眾特別熟悉的人物,想拍出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Anne Richard:說實話我不是非常擅長藝術史,我的一般拍攝對象都是女性,一開始我跟我的制片人說,這一次是想創作一些與眾不同的題材,不想再以女性作為我的主角。后來我在紐約時報上發現了喬安娜,有關她自傳的采訪,是用荷蘭語寫的,我看不懂荷蘭語,所以我在網上做了一些相關的研究,后來我發現喬安娜的私人日記其實是有向公眾開放的,隨著調研的深入,我發現這個題材很好,我就跟我的制片人去講了,最后我們還是決定去拍攝,但是以另外一個視角去拍攝。
問:這是一部關于愛和責任的故事,這是你想傳達給觀眾的想法嗎?還有什么?
Anne Richard:我當時也非常困惑,因為對我來說,和大家一樣,認為梵高就是天才,至少喬安娜不應該成為紀錄片的主角,后來發現,沒有喬安娜,我們如今就不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看到這么多關于梵高作品的展覽。
我以黑白動畫的形式想向觀眾傳遞一些信息,因為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她為梵高曾經舉辦的一些展覽,其實是被歷史抹去了的。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喬安娜就不會有年輕的梵高,喬安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
《梵高:大師之路》截圖
問:是不是喬安娜的傳奇經歷,得益于她的個性?因為她是除了提奧之外,唯一一個認為梵高沒有瘋的人。
Anne Richard:是的。當時的法國社會,其實對患有兩極情感障礙的人,就是一會兒癲狂一會兒抑郁的人,社會上對這些人是抱有很大偏見的,但是喬安娜卻選擇相信,梵高并不是瘋子,所以她才會這樣四處奔走,企圖讓世人接受他的藝術理念和背后真正的價值。這的確是喬安娜身上的個人魅力的一部分。如果當時人們認為梵高是瘋子的話,他的那些珍貴的畫作可能早就被焚毀了。
問:動畫是虛擬的,以動畫的方式來展現真實的事件,如何平衡這個關系?
Anne Richard:我們最初對于喬安娜動畫部分的比例設定,不會很多,因為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動畫的形式讓觀眾產生共鳴,讓觀眾去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我當時也在跟動畫的相關負責人大衛強調,不能去觸碰梵高的畫作,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黑白的動畫,只有一點點色彩,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整個情節更加行云流水。動畫是虛構的,但它是基于真實的故事,這也是區分紀錄片和其他片子最大的一個不同。
黑白動畫
問:為什么旁白會這樣處理,都是人物的內心表白?
Anne Richard:在我看來,無論是梵高和提奧之間濃濃的兄弟情,或是喬安娜本人的一些心理活動,通過他們交流的這些信件,里面傳達出的情緒足以表達人物之間的情感,基于真實心聲的旁白,其實是比虛構的旁白更加有意義。
問:AI代替了人類很多的工作,作為紀錄片導演,你有沒有危機感?
Anne Richard:希望在新一波猛烈沖擊下,紀錄片導演永遠都會有一席之地。拿喬安娜日記這個事情來說,AI可能會找到喬安娜的日記,但他永遠不會找到喬安娜日記里,提奧和梵高之間的蛛絲馬跡,永遠都不會捕捉到細節背后所代表的深層含義,所以在我看來,從情感傳遞方面來說,AI遠不如人類那么細膩,面面俱到。
觀眾互動
影片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