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紀念日之際,長篇電視劇《長征》在“重溫經典”頻道播出。這部全景式、全方位、藝術化地表現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的電視劇,為同類題材劇集創作樹立了品質標桿。該劇榮獲第2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王朝柱也憑該劇獲得優秀編劇獎。
現將《中國電視》雜志2002年第9期刊發的該劇編劇、執行制片人王朝柱創作談重新編發。他為何對該劇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滿意?為何又認為創作過程能讓全劇組得到“靈魂的洗滌”?
作為編劇:
為什么一定要寫一部電視劇《長征》
長征本身就是一部永遠無法全部破解的書,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沒有一個像長征這樣的(戰略行動),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1996年電影版《長征》上映,由于諸多因素,我認為影版《長征》和我的創作初衷有一些偏離,更重要的是,曾經《萬水千山》《四渡赤水》等電影也只是展現了長征的一些歷史片段,電視連續劇這樣的形式才能凝聚、再現這一段歷史,全面展現《長征》深邃的光芒。
創作《長征》,我認為有三個亮點。一是長征是一個奇跡, 但單獨描寫奇跡是不行的,我們要把側重點放在這些創造奇跡的人們身上,并展現出他們是如何創造奇跡的,這樣的題材本身就是新鮮的、立意點很高的,自然也就超越了其他的戰爭片,更有題材的震撼力和藝術的征服力。二是革命先輩用革命實踐創造了奇跡,我們不是寫創造這個奇跡的表象,而是寫他們為什么、靠什么來創造這個奇跡,《長征》要表現這個群體所凝聚的精神力量。三是領袖的人格魅力。我們要展現一個真實的、具有相對權威性的、在長征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的歷史人物,我們不偽造歷史,因為歷史的真實是具有極大震撼力的。
拍攝過程:
重走長征路,對劇組全員進行靈魂洗滌
影片播出后很多人都說“太真實了,演得太棒了,拍得真像!”我要說,它不用演員醞釀情緒,爬到五千米的雪山上面,只要多走兩步氣都喘不上來,腳底下真像灌了鉛一樣,只有到了那個環境中拍出來才是真實的。
我們一共上了三次雪山,在海拔五千米的草地上住了幾十天,下面下雨,上面就下雪,空氣稀薄得很,劇組成員都得背著氧氣袋,走幾步就躺在地下。扮演鄧穎超的演員黃薇主動要求拍攝一段掉入泥潭的戲,跳完后就暈倒了。雪山下來還沒上草地,扮演蔡暢的演員就得了肝炎,好多女孩子因為缺氧頭發掉了三分之一。后來只有扮演朱德夫人的女演員再次上了雪山。很多女演員要求把自己的稿費拿出來上雪山重拍,那種場面真是感人!
拍過草地的戲是在十月份,我們深刻體會到毛主席為什么要把過草地的時間定在八月中旬,因為九月一到,草地就會結冰,那是極其難走的。遇到拍下雨的戲,人工造雨落在地上就成了泥湯,大家只能頂著“雨”在泥里走。盡管是“以長征精神拍長征”,可也會擔心陷入泥潭有危險,是金韜和唐國強穿著棉衣帶頭跳了下去,在他倆的帶領下,其他演員都跳了下去,也就完成了大家手挽手頂著雨在草地上唱國際歌的那場戲。
那全劇最精彩的一段,堪稱經典。拍攝這段時,唱歌完全是發自于內心的,演員腳下踩著泥,站也站不住,走也走不穩,而且全身都被冰冷的泥水澆透了,那真叫一個苦,怎么辦?可大家都說,這時候就得唱國際歌才行,于是往水里一跳,他們就挽起了手,很自然地唱起“起來……”那情景真叫感人,后來怎么配音也沒有當時的效果好。
播出效果:
達到預期六成,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我認為該劇播出效果,達到了我預期的百分之六十。這部劇最大的成果就是又重新喚起了對那一代人的追憶,并且通過藝術化的再現,高昂了中華民族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的民族精神。
當然這部劇也有一些遺憾,但影視藝術是一個遺憾的藝術,任何影視作品永遠不會達到百分之百的滿意。我想一部電視劇的(目標)定位能有60%—70%實現,就可以稱之為成功的作品了。很多人認為《長征》是經典,例如戰爭的拍攝和人物的塑造可以作為教材,這點我也承認,但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嚴肅的藝術家,他會很好地審視這部作品,更多則要看到它失敗的地方。如果自認為自己的作品成功了就飄飄然,那這一輩子將是艱苦的,終有一天會摔下來的。
作為制片人:
“以長征精神拍長征”,創造了電視劇史上幾個“最”
如果說創“最”的話,《長征》是創了好幾個“最”:第一,實景拍攝,沒有任何一個劇組真正走過雪山、草地。第二,這么多實景拍攝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事故,因為當初我們全部按照軍事化的辦法,幾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幾個小組設一個安全員,最后的結局是好的,這么多爆破場面沒有出現傷亡事故,這是全組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第三,大家都很團結,在名和利的問題上所有劇組成員都在讓。那句“以長征精神拍長征”,讓劇組人員都凝聚在這樣一面旗幟下。
作為制片人,我還有些題外話。制片人首先要選擇一個好本子,劇本好,就算制片人管理能力弱一些,這部戲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一劇之本”,一定要重視。成為一個優秀的制片人還要具有這樣的素質:要有政治家敏銳的眼光,能看清方向、認清大局;還要有藝術家智慧的眼光,要獨具慧眼,能把握老百姓的需要;最后還要具備企業家精明的眼光,能看清市場,善于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