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位班主任在家長群里說臟話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但作為一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不論情緒多么激動,都應恪守職業道德,不該在工作性質的班級群中有極端言行。班主任在很多學生心目中,是其言行舉止的示范,如果班主任都缺乏禮貌與素質,對學生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影響。因此,涉事學校暫停其教學工作合乎情理,當事人引發網友的質疑和批評,也怪不得別人苛責。
不過,外界對于此事,不能止步于譴責,而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問題。涉事教師的不當言行,自然應當受到相應處理,但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工作壓力,也需要得到足夠的關懷。正如不少一線中學班主任在網上所吐槽的,他們工作壓力特別大,經常遇到大量瑣事、煩心事,有時情緒激動了,很難保持內心的平和。在這起事件中,涉事班主任的極端表現,顯然也有情緒一時激動的成分。
從這個層面上看,社會還需要多關注、關心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特別是要幫助他們實現情緒的穩定。脾氣溫和,情緒穩定,是公眾對基礎教育從業者的共同期待,但現實中,多重主觀客觀因素交叉作用,可能導致老師難以控制情緒,進而言行失當,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學生和家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教師情緒不穩發展到極端情況,甚至可能釀成傷害孩子的暴力行為。2023年6月,山西晉城一幼兒園老師在排練節目時,因為一時激動,竟然將幾名孩子推到在地。后來,涉事老師被辭退,園長被停職。2023年10月,遼寧鐵嶺一女老師掌摑、腳踹學生,一時間也引起輿論熱議。這類事件的教訓非常深刻。其中部分肇事教師,未必對學生有多大的惡意,可能只是在氣頭上一時失控,忽視了合理懲戒學生的限度,但卻因此鑄成了難以補救的大錯。
對此,學校應當高度重視老師的心理狀況,做好日常教育和引導工作,提高老師們控制情緒的能力。與此同時,學校也需要多傾聽老師的聲音,不要一味將壓力施加給老師,多了解老師們在生活與工作中的難處,盡量為他們改善待遇、排憂解難。
當然,要避免上述事件再現,教師也要時時告誡自己:有情緒很正常,但不能把氣撒到學生及其家長頭上。多提高自己的素養,多修身養性,也是為人師表者必須做好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