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MONA M03其實就是P5原本該有的樣子。有了P7之后,大家希望看到的P5,其實就應該是一個“小P7”。現在,小鵬總算是把之前P5該做卻沒能做到的“功課”,在MONA M03給補上了。外觀、品牌、空間、電耗、智能化,可以說MONA的“長板”,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切中年輕家庭的痛點。當天我進店的時候,至少有兩組客戶在看它,而且無一例外全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

實車的觀感也的確不錯,甚至比網絡上的高清圖看起來更漂亮一些,尤其是官方主打的米色,的確顯得很高級。或許因為是從滴滴接手過來的項目,前臉并不是小鵬家族式的橫貫日行燈+外側下置頭燈的“X造型”設計,而是一組T字形的頭燈組,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意外地和小鵬的品牌氣質很搭。

MONA的外觀上留下了很多非常明顯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細節。譬如車頭下方的主動式格柵,采用了分為左右兩片的全封閉造型,相比起不少競品簡單粗暴地隱藏在塑料格柵內的手法,視覺上顯然更耐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515km、620km的兩款中低配車型,只有兩顆毫米波雷達,應該是保留了后向的兩顆角雷達,而簡配了車頭的前雷達,所以兩款低配車型的前向L2駕駛輔助功能幾乎完全依賴視覺(單攝像頭)。
另外,由于全系都是單電機前置前驅,所以前艙蓋下方是沒有儲物空間的。不過也不必糾結于此,因為哪怕是高一級別的后驅車P7+,也是沒有前備箱的。

從4780、1896、1445mm的車身尺寸以及2815mm的軸距來看,MONA M03也是緊湊型車里尺寸偏大的一類。但是僅有1445mm的車高,搭配235 40/R19的扁平胎,讓整臺車顯得十分低趴。當然這套19寸輪圈本來需要花4000塊錢選裝,而用小鵬官方商城的積分抵掉之后則只需要1000塊錢。不過40%的扁平率顯得有些過低了,輪胎鼓包的風險急劇增加。

坦白說,我個人覺得MONA M03從前側45%角左右觀察是最耐看的,然而它的尾部設計卻顯得有些古怪。膨脹的蚌式尾箱蓋,雖然有尾門上的鴨尾造型修飾,但實際看起來還是顯得有點臃腫。另外后備箱的開關被設置在了尾門下方的后保險杠上,比較容易弄臟。C柱上的小翼是尾部為數不多的亮眼細節。

內飾造型和G6、X9等車型的風格也不一樣。不但造型非常簡單,而且裝飾用料很少,空調出風口也是電子式的,甚至儀表盤也被取消了。方向盤的設計也因此和小鵬的家族式風格不同,左右兩側沒有多余的按鍵,全靠滾輪控制。好在默認功能也不多,左側主要控制巡航功能,右側主要控制多媒體,上手難度不高。另外方向盤全系只有手動調節,不過這幾乎已經是小鵬30萬元以下車型的“家族特色”了。
這種“極簡風格”被銷售解釋為是在“對標”特斯拉Model 3。然而在小鵬的官方商城里,還帶有“原廠出品”的選裝儀表盤,通過積分可以免費兌換,而且是免安裝的,通過無線通訊來獲取車載信息。這種把配置去了又通過“選裝”的方式“還”給你的雞賊玩法,不知道是不是從保時捷身上學來的。

Console的部分設計也極其簡單。杯架的設計用了最簡單的開口造型,后方只保留了一個帶無線充電的手機槽,同時也是NFC卡片鑰匙的放置位置。值得一提的是,MONA M03也是沒有傳統的遙控鑰匙的,標配的是卡片鑰匙,以及手機APP的藍牙鑰匙。

前排的安全帶固定點高度也是不可調的,所以特定身高的人可能會遇到“劃”脖子的尷尬。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可以在如今的小鵬上發現很多這種簡配的小細節。

人機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前排的坐姿是純電轎車的正常水平,視野比普通的燃油轎車略高,方向盤的位置略顯靠下。座椅的填充足夠柔軟,腰托的承托力、兩翼的包裹能力都算不錯,只是坐墊略顯短促。另外最低配的車型是沒有座椅通風的,因此也沒有打孔座椅。
后排的坐墊也略短,不過坐墊的角度略微上揚,因此還能保住對大腿的基本承托。空間方面,以我1米75的身高,前排調整好之后后排大概保留了兩拳左右的腿部空間,頭部空間一拳左右,還算足夠,只是靠背的角度也略顯直立。這是在車頂完全采用了玻璃天幕、橫梁完全被移到了頭枕后方的條件下實現的,甚至后排的頭枕也為了遷就后移的橫梁,做了后方挖空的處理。
一款純電轎車在如此低趴的造型下,能夠取得這樣的后排表現,布置上已經花了不少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