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有這樣的一個輿論共識,那就是大家對于考公、考編、考研有著特別的熱情,真的對于大學生來說,變成了一腔熱血。
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都步入到了該行業,每年的國考熱,甚至上千人競爭一個崗位,還沒有說出現有崗位招不到人的情況,這種情況是非常好見的一件事情,我看到有媒體發布了一組數據,迅速登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按照我的樸實認知來看,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長大了要做科學家,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現
在的家長還是媒體,還是同學,朋友之間傳遞的消息都是長大了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最好是拿錢多,離家近,比較清閑,例如河南,例如山東,這樣考公的大省,在互聯網上的熱度特別高,最后就變成了一個所有人都去競爭的崗位。
但我感到好奇的是,有些崗位竟然沒人競爭,沒人去報考,這就有些說不通,這不符合大家的常識。
媒體公布了消息之后,很多網友也好奇,可是有人當仔細查看了標準之后,才發現原來是條件太苛刻,就算想撿漏都無從下手。
媒體公布了數據,2025年國考全國報名總人數157.5萬,較昨日凈增長477086人;河南地區今日報名人數8.1萬,較昨日凈增25142人。
較去年同期每日報名情況來看,短短一日,報考熱度直接反超去年,較去年同期凈增147664人。
各地市報名人數均有明顯增幅,濮陽已成為競爭較熱門地市之首,參考報錄比為73:1,其次是開封和焦作。
從報名數據來看,今年國考整體各項報名熱度超過去年,突破國考報考新高度。
目前國考河南地區無人報考崗還有12個,共計招錄12人。
從媒體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國考的人數在增加,國考的數據在增加,競爭的崗位在增加,大家報考的意愿也在增加。
可是河南地區無人報考的崗位還有12個,這些報考的崗位一共也只招錄12個。
這條消息被發布之后,迅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按照大家的樸素認知來看,只要有工作,大家都會盡力的去面試,去征考,之前不是還有消息報道說國外的一些大學,這些學生回國之后也是去報考,有網友看了一下具體報考的條件,我覺得原因就是條件實在是太苛刻。
無人報考的都是有特殊要求,比如有兩年基層經驗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等
主要就是這些崗位的條件太多了,限制太多了,所以一些網友即便想報名也無法報名。
按照大家調侃的說法,我想去撿個漏,但是發現無從下手,自己也想報考,可是不行。
這里面有一個觀點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些崗位是給應屆生提供的崗位,但是要求應屆生有基層工作的條件,這就讓人想不通。
剛畢業就要有實習證明,剛畢業就要有在一些地區工作兩年或者說三年的經歷,所以說這些條件就進行了一個篩選。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矛盾的。
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另外一條新聞,有媒體發布了這樣一個事情,這幾天有一些企業被曝光,這些企業不要之前上網課的畢業生,這里面和這次報考的情形其實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一方面是企業給出了要求,另外一方面是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大家達不到要求。
我也看到一些網友在議論可以適當的放寬一些條件的限制,大學生們都有一股學習的動力,到了單位之后再加強學習,畢竟經驗也很重要,培養之后也能適應崗位,我不知道網友們怎么看待這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