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人工智能+”,河南出臺頂層規劃!
10月29日,大河財立方記者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河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以重大應用需求為牽引,組織實施醫療、教育、科研、工業、農業、文旅、城市管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9個重點行業應用;到2026年年底,力爭2—3個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發展“人工智能+”
河南有基礎,有優勢,有必要
河南為何要聚焦“人工智能+”,出臺3年行動計劃?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是引領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性領域、核心驅動力量,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引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專題召開全省數字化轉型推進會議,就扎實推進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數字化轉型進行安排部署,構建基礎堅實、創新活躍、產業領先、生態完備、應用廣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格局。
《行動計劃》的出臺,有利于探索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路徑,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以應用牽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升級,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發展“人工智能+”,不僅有必要,河南也有基礎,有優勢。
據介紹,河南作為人口資源大省、農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和重要綜合交通樞紐,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具備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優勢和條件。當前,河南在算力、算法、數據、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評價白皮書(2023年)》顯示,河南總體算力規模居全國第12位。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建成5G基站19.63萬個,居全國第5。“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籌建名單。在通算方面,建成中原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等一批新型數據中心。在智算和超算方面,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加快推進。
計算硬件產業方面,引進培育超聚變、黃河信產、鄭州浪潮、龍芯中科等重點企業,基本形成以鄭州為核心,許昌、鶴壁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格局,集群式發展態勢明顯。培育漢威科技、新天科技等國內領先的本土企業,初步形成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鄭州高新區位列“中國十大傳感器園區”。
此外,算法研究進步明顯、數據匯聚不斷加快、示范應用持續深化,這些都為河南發展“人工智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到2026年年底
力爭2—3個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行動計劃》共分為4個部分,從總體要求、推動重點行業應用示范、強化應用創新要素供給、保障措施4個方面明確具體舉措,堅持政府引導、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開放融合,以實施“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為抓手,探索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路徑,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實現跨越式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年底,力爭2—3個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建設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形成2—3個先進可用的基礎大模型、20個以上垂直領域行業模型和一批面向細分場景的應用模型、100個左右示范引領典型案例,涌現一批制度創新典型做法和服務行業應用的標準規范。
《行動計劃》明確,以重大應用需求為牽引,組織實施醫療、教育、科研、工業、農業、文旅、城市管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9個重點行業應用,推動重點行業應用示范。同時,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金融、人力資源、消費等行業多元化應用,探索“人工智能+”有效路徑,形成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新生態。
其中,人工智能+醫療方面,重點發展智能醫療、智能醫藥、智能中醫藥管理、智能健康管理等應用場景。依托省內醫療領域科研機構和醫院,加快推進智能醫學研究設施建設。
人工智能+教育方面,重點發展智能化教育、智能教育管理、智能教育評價等應用場景。依托省級智慧教育平臺,推進智慧校園、在線課堂、虛擬教室、智能學習平臺建設,構建虛實融合與跨平臺支撐的智能教育基礎環境。
人工智能+科研方面,重點發展生物育種、合成生物、藥物研發、基因研究、新材料研發等應用場景。充分發揮大模型技術在高通量篩選、試驗預測、結構分析、文獻數據挖掘等方面優勢,探索人工智能助力科研模式,縮短科研實驗周期,提高科研能力。
人工智能+工業方面,重點發展產品輔助設計、智能柔性生產、精細化質量檢測、智能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場景。聚焦“7+28+N”產業鏈群,支持鏈主企業聯合人工智能企業構建工業大模型和產品設計、虛擬仿真、計算機輔助工程等平臺,匯集海量工業數據,培育“產業大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融通發展。
人工智能+城市管理方面,重點發展智慧交通、政務服務、社區治理等應用場景。構建交通大模型,精準預測交通流量及擁堵情況,優化交通信號燈控制機制,推進固定線路、封閉園區等場景下的智能駕駛發展。
算力、數據、大模型、人才……
全方位強化應用創新要素供給
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在多個行業加快應用,需要強化應用創新要素供給。
《行動計劃》從提升算力供給能力、夯實數據要素基礎、推動大模型創新發展、搭建共性技術平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應用制度創新等6個方面明確舉措。
提升算力供給能力方面,制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統籌布局智能算力中心,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加強 “算力券”等政策工具引導,進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夯實數據要素基礎方面,聚焦重點領域建設行業大數據平臺,推進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圍繞技術創新、行業賦能、生態培育、標準應用、人才就業、數據安全等方面,開展省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試點。加快鄭州數據交易所建設,爭創國家級行業數據交易中心。
此外,《行動計劃》圍繞加強組織實施、強化示范引領、加大政策支持、深化宣傳交流、注重安全發展等5個方面,提出保障“人工智能+”行動的相關措施。
其中提到,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統籌用好相關專項資金,落實省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財政政策措施,支持標桿性和示范性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工程和應用場景研發平臺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特色金融產品、量身定制金融服務,發揮現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天使、創投、風投等機構加大對人工智能初創期項目和高成長性企業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人工智能重點應用場景機會清單,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開放大模型應用場景,優先采用經測試評估的大模型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