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憑借其低使用成本的優勢,迅速成為營運類車輛的優先選擇。然而,新能源營運車主在享受這一趨勢帶來的紅利時,卻面臨著一道投保難的難題。
東方IC
據了解,與新能源私家車不同,營運類新能源車輛往往通過公司進行投保。而新能源網約車由于行駛里程多、行駛路線復雜等特點,其風險明顯高于私家車,出險率和賠付率也相應偏高。這導致許多保險公司對新能源營運車輛的承保持謹慎態度,甚至出現了“隱形拒保”的現象。
面對新能源營運車輛投保難題,我國多地交通管理部門與金融管理部門已經采取了實質性舉措和政策,多方合力解決新能源承保難題。
今年4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了《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將推進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范圍按照0.5-1.5執行,提升市場經營主體的定價能力,并研究推出“基礎+變動”組合保險產品,為兼職運營網約車的新能源車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險保障。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推動行業研究建立高風險車輛兜底保障機制,有效解決部分車輛投保難問題。
在地方層面,河南、江蘇揚州等地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河南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河南保險業關于營運性車輛保險承保服務要點》提出,營運車輛投保商業險不限定保額,承保時不以任何形式強制搭售、變相搭售其他保險產品或提出附加其他條件的要求。揚州則推出了“投保無憂”線上車險投保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營運車輛投保難題。
除了政策層面的支持外,市場各方也在積極探索解決新能源營運車輛投保難題的途徑。一位新能源汽車貨運領域的資深專家表示,新能源車輛運營公司需要通過科學和精細化運營管理,進行合理的風險減量,來逐步達到保險公司的承保要求。例如,研究高風險和低風險場景,進行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加強人員管理,將事故管理納入工作考核與激勵等。
此外,保險公司還在探索優化新能源車輛的定損、拓寬新能源汽車的維修網絡等方式來降低成本。一位上海地區保險公司新能源車險承保負責人表示,其所在公司正在嘗試將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從4S店維修轉向合作維修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