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車展雖已經落下帷幕,但業內關于短期流量和長期流量的博弈還沒有結束。
一方面,從目前車市的競爭現狀來看,在價格大混戰的競爭洪流中,由于降價不再是一招鮮,當消費需求后移之后,品牌的流量和熱度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車企們暫時活下去、擠進下一輪競賽圈的門票,畢竟有熱度就有線索和客流。
另一方面,2024年北京車展上,雷軍、周鴻祎等人已經證明了流量的威力。盡管在汽車老將們的認知當中,造車是一場考驗耐力和爆發力的馬拉松,但短期流量仍然是車企們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驅動力。

如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本屆北京車展接受采訪時坦言:“時代在變,傳統營銷方式和新營銷方式差十倍、百倍,雷軍、余承東有他們個人的粉絲生態和個人IP優勢,如果傳統汽車不改變、不努力,真的會被淘汰。”
酒好也要靠吆喝
很顯然,以朱華榮為首的長安汽車高管團隊,已經意識到了流量時代下的傳統汽車所面臨的危機,要想不被淘汰、唯有改變。
而長安汽車的改變,業界有目共睹,不僅自去年以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和人事調整,并與行業生態伙伴及多家車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在朱華榮的帶領下,從董事長到總裁,甚至到旗下各品牌,長安汽車高管團隊幾乎集體上陣直播、開微博,布局新營銷生態。
近段時間以來,車企大佬親自上陣“直播”早已屢見不鮮,但朱華榮已經不是第一次主動走向觀眾了。早在2021年,朱華榮就曾拋下包袱,為自家產品直播帶貨。而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朱華榮更是開啟了全程12個小時的超長直播,全網累計觀看人數接近3000萬。

車企高管化身網紅,如果把時間倒退回5年前,這或許難以想象,但在現如今的競爭市場,這已經不再稀奇。近段時間以來,包括吉利李書福、奇瑞尹同躍、長城魏建軍、蔚來李斌等車企一把手紛紛下場直播。
基于這一趨勢,朱華榮也越來越意識到,現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不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酒好也要靠吆喝,沒有吆喝、確實不行。
誠然,在現如今的流量時代,信息極度碎片化。如若車企沒有聲量,便很容易被市場忽略和淡忘。
朱華榮坦言,面對智能化、新能源這一輪新的挑戰,長安汽車除了要做“全能冠軍”,還要培養自己“雷布斯”和“余大嘴”。在其帶領下,以企業領導人作為流量密碼,高管團隊陸續上場走近了用戶和消費者,為的就是搶占這一波流量紅利。
在朱華榮看來,真正的長期流量,還是在于“以用戶為中心”,堅持以技術為本,為用戶創造產品價值與服務。
作為汽車央企的代表之一,多年的市場競爭經驗和市場沉淀,也決定了長安汽車對于流量,絕不是盲目、無底線的追崇,而是既要用短期流量創新,也要用長期流量創造新的價值。

“短期流量是可以通過個人的IP或者一些非常精彩的發布等等獲得,這固然是好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建立長期流量,真正的長期流量就是要建立在以用戶為中心,創造產品價值、服務價值或者是其他新的價值。”
在朱華榮看來,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進入這個行業ICT企業、其他新勢力都要緊緊圍繞給客戶創造價值,長期的打造好產品,打造好服務,增強長期可持續的流量,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形態和狀態。
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在肯定短期流量的背后,長安汽車也并未放棄對長期主義的堅守。

回歸長周期的價值
短期看流量,中期看供給,長期看品牌。
如果說相比于新勢力和新科技企業,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傳統車企,在短期流量的競爭過程中算是個新人,還處在摸索、學習階段,但從中長期來看,無論是在供給層面還是在品牌層面,傳統車企顯然是優勢方。
正如長安汽車總裁王俊所言,汽車是一個長周期的產業,品牌、場景以及能夠持續提供高價值的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消費者在做出判斷的時候,對產品之外的品牌、服務都是一個長期的認知。

相比于大部分的新勢力,傳統車企最深厚的底蘊和最突出的優勢,就在于消費者對傳統車企的產品可靠性、穩定性、技術領先性、服務的長期性,以及品牌價值等維度有著深刻和系統的認知。這也是為什么在大競爭和大洗牌時代,傳統車企往往更能穩住腳跟。
當然,在汲取燃油車時代競爭經驗的基礎上,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絕不是一味地吃“老本”。可以看到,為了快速且精準地響應用戶在新時代的用車需求,長安汽車同樣做出了改變并做好了儲備。
比如,為了加速向數字化汽車的終極目標轉型,長安汽車不僅組建了180個實驗室,擁有大量的標準化、平臺化等數據庫。為了搶占智能化的制高點,帶來更可靠安全的智能化科技技術,長安汽車還組建了5000到6000多人的軟件智能化技術團隊,讓人才結構從機械工程師向軟件智能化和傳感器等領域轉變。

為了在競爭內卷化的背景下,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得益于集團規模化的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長安汽車更是實現了豪華和高科技“平權”,推動了高科技技術向主流市場普及。
據王俊介紹,為了實現“平權”的同時,保證質量的底線,長安汽車內部還形成了“一庫三數智”的策略,不僅通過大量開發數據庫,構建平臺化優勢,大幅改善了開發成本并提升了開發效率,還通過數字制造、打造數智工廠,從源頭上保障了質量。
“同樣的一臺車,我們增加了三道工藝,讓制造效率提升了20%以上,制造總成本下降了20%。”據王俊介紹,為了將各種數據形式建立統一的標準,確保它們能在統一的數字底座上順利運營,長安汽車還使用了不同的開發工具,將接口做成了API的標準接口,以適應每個人在不同場景下的配置需求。

良幣驅逐劣幣
現如今,車市競爭仍然還面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價格戰和內卷程度也幾近“瘋狂”。
對于所有想要在汽車市場中繼續深耕的車企而言,今年的競爭形勢異常嚴峻。但朱華榮認為,卷是正常的市場經濟現象,只有卷或者激烈的競爭,才能讓行業回到良性的競爭軌道上去,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應對市場的內卷,長安內部已經做好了準備。
按照規劃,2030年長安汽車將致力于進入世界一流汽車品牌的行業,實現400萬輛的目標。據長安汽車2023年財報業績顯示,2023年長安自主品牌已經突破了200萬輛,實現了209.78萬輛,同比增長11.91%,占集團總銷量八成以上。

從目前的進度來看,誠如朱華榮所言,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汽車品牌行列的目標,可能會提前實現。
一方面,國內市場來看,長安系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增長勢頭強勁,今年3月,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市場上的銷量排名,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需求正在持續增長。基于“海納百川”計劃及全球五大事業部,泰國生產基地等,長安汽車全球化的布局廣度和深度也有所提升。
伴隨著逐漸從單品出海向產業鏈出海轉型,長安汽車也有望加速打造海外第二增長曲線。
即便市場內卷加劇,但有底蘊、有技術、有品牌、有服務、有產品,還有口碑的長安汽車,仍然有望提前完成“進入世界一流汽車品牌行列”的目標。
“強者從來不會抱怨環境”,顯而易見的是,長安汽車正是那個強者。在流量化的時代,長安汽車并沒有因為瘋狂的流量而感到焦慮,而是選擇以學習的態度擁抱流量、正視流量。
與此同時,在通過流量創新的同時,長安汽車還仍然堅持著長期主義。
毫無疑問,擁有流量思維和長期主義精神的長安汽車,在邁向世界一流的道路上,不僅將走得更穩,還會走得更長、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