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汽車的先驅企業,其一舉一動無不被各大車企關注,自主品牌發布的新車也都拿特斯拉作為對比,例如小米SU7對標特斯拉model 3、蔚來汽車第二品牌樂道汽車首款車型樂道L60對標特斯拉Model Y。
而特斯拉本身也不缺流量不缺新聞,近期關于特斯拉的新聞也是一個接一個:股價大跌、裁員風波、全系大降價、馬斯克來訪中國推進FSD落地國內…但是眾多新聞中,筆者關注到兩個比較特別的新聞,仿佛特斯拉要實現自我顛覆。
一、放棄研發下代一體式壓鑄工藝。一體式壓鑄工藝,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特斯拉自己最先開發并投入量產應用。
傳統汽車制造采用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從最先的一塊鐵皮經過沖壓成型做成各種工件,然后焊接工件拼成白車身,再將白車身進行電泳、噴漆工藝和烘干工藝等環節,最后再把中控、座椅、天窗、輪轂等各個零部件總裝到白車身上,造出一輛完整的汽車。
2019年特斯拉提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20年應用在Model Y后底板生產上。特斯拉宣稱Model Y后地板總成采用一體壓鑄后重量減輕30%,制造成本下降40%,后車身制造時間從1-2小時縮短至60-120秒。并且自從特斯拉率先將一體式壓鑄技術用于車身結構件后,許多車企也采用了這種技術,包括雷軍就多次大談特談小米汽車工廠的9100噸一體壓鑄系統。
不過前段時間,有不少媒體爆料特斯拉將放棄研發下一代一體式壓鑄工藝。至于原因,多數人分析可能是特斯拉最近業績、利潤壓力不太理想,都走上了裁員這一步,得節流想想賺錢的事兒。
另一種說法是特斯拉可能采用更加節約成本的工藝,即unboxed組裝技術,在工廠的不同區域同時組裝汽車的不同部分,然后在最后將幾個大型子組件組合在一起。
二、大批量采購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方面,特斯拉引以為傲的FSD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純視覺路線,對激光雷達的智能駕駛方案馬斯克從2018年至今都是持否定態度。
但是,近日美國一家激光雷達上市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財報透露,特斯拉是其2024年第一季度最大的激光雷達客戶,采購額“占該季度營收的10%以上”。根據Luminar的財報數據,該公司第一季度營收為2100萬美元,也就是說特斯拉在一季度花了2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萬)購買他們家的激光雷達。
為何堅持了幾年純視覺路線的特斯拉,突然就要買激光雷達?
純視覺路線技術難度高,開發成本巨大,此前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特斯拉今年將在AI訓練和推理方面投入約100億美元。而激光雷達隨著技術工藝不斷成熟,售價持續下探,單顆激光雷達成本已經跌到千元水平。
在中國市場,包括蔚來、小鵬、小米、理想、問界等車企都是采用“視覺+雷達”的融合感知作為主流智能駕駛路線。
但現在還并沒有更多信息透露特斯拉買這么多激光雷達的用意,到底是不是用到今后的車型上尚不得而知。但筆者猜測,或許是為了廉價車型測試使用哪種智能駕駛方案更加節約成本做測試。
在市場和技術的不斷變化之下,特斯拉也不得不隨時調整戰略,雖然新的動作與其過往的立場相悖,但也側面體現了在面對行業競爭和市場挑戰時特斯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