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來配藥了!”五一假期剛結束,61歲的朱大伯便馬不停蹄地來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華江主任中醫師的診室報到。
整個故事要追溯到半年前,剛退休朱大伯本打算在家享清福,卻被多年未愈的腰疾折騰得夠嗆:隨著腰部痛感急劇加強,右下肢也持續出現如針扎般的放射痛。
四處求醫無果后,來自江蘇的朱大伯這才在親人推薦下趕到杭州,找到浙江省名中醫華江教授求助。
華江教授接診后,發現朱大伯舌象呈紅色,舌苔薄黃,脈象弦細而數——這都是陰虛內熱、氣滯血瘀的典型表現,而相關檢查結果顯示:朱大伯的腰椎間盤已向后右側突出。
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華江教授為朱大伯制定了一套個性化治療方案:先通過專業手法調整脊柱,以達到通經絡活氣血的目的,同時輔以院內中藥制劑——和營止痛顆粒。
經相應治療后,目前朱大伯的腰痛癥狀已有明顯緩解。
浙江省中醫院供圖
誠然,像朱大伯這樣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個例。
近日,浙江省中醫院對其2023年度湖濱及錢塘兩院區的線下門診就診人群進行深度“畫像分析”,結果表明:在近300萬的就診患者中,14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占比12.69%,15-65歲人群占75.45%,65歲以上人群占比11.86%;在性別分布上,男女比例約為2:3。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結論是,在15至65歲的男性患者中,“腰痛”成為的他們就診高頻詞,而當前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頸椎、腰背及椎間盤等部位的疼痛,占比高達80.4%。
現代男人的腰,為啥越來越不行?
除了男性在生理結構上的客觀因素,我們也必須承認,中醫藥憑借其在治療腰痛方面的獨特優勢,讓更多男性患者從抵觸不愿看,慢慢轉變為真心相信,全面配合治療,在這背后,離不開浙江省中醫院的不斷努力。
和營止痛顆粒有滋陰養血、強筋壯骨之效,關于它的故事,要從1988年開始講起。
那年,患有腰臀筋膜炎的沈老師(化名)找到當時還是小伙子的華江教授就診。沈老師自述在內服龍膽瀉肝湯劑后,疼痛仍未得到緩解。
華江教授接診后,發現50多歲的沈老師體型消瘦,舌紅,苔薄黃,脈細數,屬陰虛火旺型,為她“定制”了滋陰壯筋方劑,而這也是和營止痛顆粒的前身。
在服藥后七天,沈老師的腰臀痛已有顯著好轉。
腰臀筋膜炎屬于中醫“腰胯痛”的范疇,是骨傷科門診中的常見疾病,也正是這次成功治療經歷,華江教授不斷在臨床應用方面進行科研,積累經驗并逐步完善方劑配比。
1992年,滋陰壯筋沖劑榮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成果二等獎,這也是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最早獲獎的科研成果。
浙江省中醫院供圖
藥貴于精,華江教授在總結長期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將原本由十余味中藥材組成的方子精簡為四味,并更名為和營止痛顆粒,新方由生地、炙黃芪、白芍、玄胡組成,生地有涼血養陰的功效,白芍柔肝緩急,玄胡有止痛作用,而經炙制工藝后,補氣通脈的炙黃芪養陰效果更為顯著,四藥合用,對老年人常見的陰氣不足、血脈失和有極佳的調理作用。
2006年,浙江省藥監局正式批準和營止痛顆粒為院內制劑,因其服用方法簡單,藥性溫和,臨床上無明顯不良反應,積累了一眾粉絲,更吸引了黑龍江、湖南、山西、安徽、新疆、廣西等地的患者專程前來“求購”。
“在浙江省中醫院九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中醫名家已研制出上百種院內制劑,許多療效顯著,深受好評,目前在臨床廣泛使用的還有30多種,它們都是直接源自臨床實踐的科技成果,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廣闊的轉化應用前景。”浙江省中醫院黨委書記何強教授告訴潮新聞記者,經三十年的沉淀,華江教授及團隊研制的和營止痛顆粒已成為浙江省中醫院院內制劑的一張“金名片”。目前,團隊正深入探索和營止痛顆粒的作用機理,研究其是否通過抑制髓核細胞焦亡來延緩椎間盤退變,這一研究有望為腰腿痛的治療提供新科學依據。
當前,浙江省正大力推動各城市醫院院內制劑“千方百劑”下基層,旨在通過專家團隊的努力,提升優質院內制劑的普及和應用,“推動制劑的轉化是和營止痛顆粒等優秀院內制劑未來發展的方向。”何強教授指出,實現院內制劑成果轉化不僅能提升藥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也能讓更多群眾真正感受中醫藥帶來的健康福祉,提升中醫藥服務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