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的白襯衫,簡色休閑西裝褲,200元的三星老年手機,皮鞋穿到開膠,這位樸素的老人很難讓人聯想到他是山東聊城第一富豪——信發集團的創始人張學信。
公開信息中,張學信家族的信發集團很少參與各種排名。
直到2023年,信發集團張剛以1350億身價躋身《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榜第13名。這個發展了50年的山東聊城巨無霸鋁業綜合集團才開始逐漸為人所知。
中年創業
張學信1947年生于山東聊城普通農民家庭。建國初期家里生活困難,但父母堅持供他讀書。15歲時家中實在困難不得不初中輟學,但張學信依然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
1962年張學信返鄉擔任鄉村教師。兩年后,17歲的張學信被調到農機站擔任小領導,一干就是8年。
1972年張學信被推薦到平縣熱電廠擔任生產科科長。他為人勤懇踏實,自主學習相關的技術和知識,3年時間從普通干部慢慢晉升為科長再到廠長兼黨委書記。
90年代末,能源市場低迷,國家從1997年開始整頓和關停地方小型電廠。山東聊城茌平縣本地沒有什么大型企業,熱電廠產能不飽和被列入關停清單。
擺在張學信面前的有兩條出路:融資借款做大規模做大電廠,或轉型做其他產業從頭做起。缺少資金的張學信毅然選擇了在年近四十時重新創業。
當時國內電解鋁行業風生水起,競爭大但是門檻低,毛利率有20%以上。電解鋁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有電力成本優勢的熱電廠直接轉行電解鋁有很大優勢。
1996年10月,張學信成立茌平信發熱電集團,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推動集團轉型鋁制品行業。
轉型后的信發熱電初期電解鋁產量僅有1萬噸,但一上市就供不應求,見到利好張學信立馬加大投入,第一年純利600萬,小廠終于被盤活了!
1998年,國退民進,張學信把熱電集團私有化成立了信發鋁電集團,占10%的股份并擔任董事長。
到2000年的4年間,信發集團的盈利從600萬暴漲到2個億。
借力發展
從97年開始張學信就已經是電解鋁行業的領軍人物。
他率先開創的鋁電聯營模式被市場對手爭相效仿,信發鋁電的產業也從氧化鋁延伸到鋁加工、碳素、氟化鹽等,張學信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小廠發展成為大型綜合鋁業集團。
此外張學信非常大膽的在二期工廠引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預焙槽技術,污染和損耗非常低,提升了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