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5年過去了。
人生也不過20個5年。
5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很多事。小米的戰略從最初的「鐵人三項」,到后來的「手機X AIoT」,再到2023年的「人車家全生態」,已經變了好幾次了。
但遺憾的是,截止2024年03月26日小米的股價仍然低于17元的上市價。
小米的股東們,我想問一句“Are you OK?”,其實,我自己還是OK的。
因為在我看來,公司的業務發展才是根本。業務發展好了,業績自然就上去了,公司的股價終會反映出它的真實價值。
那么,小米這5年干得怎么樣啊?咱們來聊聊吧。
1. 特別的小米
小米是一家特別的公司。
從做MIUI系統開始,然后做手機發展壯大,后來做智能硬件,搞生態鏈,又做物聯網(IoT)和新零售,現在又造電動汽車。
看起來好像什么都做,很多人難免會對小米有誤解,還有人說小米是雜貨鋪。
我覺得挺好,Costco不也是雜貨鋪嗎,哈哈哈。
笑歸笑,如果咱們試著去理解的話,它是有邏輯的。
咱們捏起一個線頭,來捋一捋。
說到小米,你會首先想到什么?“性價比”,沒錯吧,小米的使命就是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好,那如何做有性價比的產品,還能賺錢呢。你能想到什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吧。
所以,這就找到了理解小米最關鍵的詞“效率”。
那該怎么做呢?一般都能想到的是,減少中間商賺差價,壓縮成本,對吧,這就衍生出了電商業務。
但是對于小城市和鄉鎮的鄉親們來說,他們更習慣在實體店買手機,電商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小米之家就出現了。最終,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也就形成了新零售業務。
當然,這些還不夠,公司還得多賺錢才能持續發展。于是,又延伸出一種不那么新鮮的模式。就是不靠硬件賺錢,而是靠互聯網的服務賺錢,所以就有了互聯網業務。
于是,慢慢地,就演變出了“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把感動人心的產品貼著硬件成本定價,然后通過高效的新零售渠道交付給用戶,最后基于這些硬件產品為用戶提供各種互聯網服務。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商業閉環。
小米首先做好了MIUI,然后是手機,手機帶動了電商,電商又帶動了云服務,然后又催生了智能硬件、物聯網(IoT)平臺等等業務。
所以,這些業務不是在PPT上規劃出來的,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小米這棵樹上長出來的。這種內生性增長,支撐了小米過去的發展。
按照小米公司的業務來看,本來可以分為三大塊,一塊是手機,一塊是AIoT,另一塊是互聯網服務。而現在又多了一塊新的業務,就是汽車。
接下來,咱們一塊一塊來看。
2. 手機
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誰都離不開手機。
而小米又是靠手機起家的,可以說手機是小米的基本盤,是小米最重要的業務。
玩著手中的手機,當你想了解一家公司的手機業務時,會想到什么?最直觀的就是看它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對吧。
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過去5年手機市場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