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乘聯會5月8日發布最新的數據顯示,整個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數據是158.5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6%。全國車企的批發量則達到了195.8萬臺,從兩者的數據差可以得出:僅僅在4月這一個月時間里,以4S店為主的經銷商手中就壓了近40萬輛新車。
新能源汽車在4月的零售數據為70.6萬輛,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約0%;批發量是80萬臺,同比增長32%,環比下降1%-2%左右。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車企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逐漸爆發出優勢,長安、奇瑞、吉利等公司上升的速度很快,但是北方的一汽、北汽、華晨寶馬表現不佳。造車新勢力則是喜憂參半,理想、問界等品牌都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蔚來、哪吒和小鵬發展有些緩慢;合創汽車則是面臨著生死存亡,不知道會不會成為高合之后又一家倒下的造車新勢力。
下圖是具體的銷售量、環比增長率和排名情況(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排名源于中汽數研):

排名第一的比亞迪實在是不想多說,銷量領先太多,幾乎是2至9名的銷量之和,其他車企在比亞迪面前只能嘆息和氣餒。
小幅降價的特斯拉還是沒有扭轉一季度的頹勢,銷量環比大幅下降30%。前面的文章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在價格戰的大環境下,大量的B級車售價開始向15萬的區間靠攏,而特斯拉1.4萬的優惠明顯誠意不足。如果特斯繼續保持下行的趨勢,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被吉利或長安超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前文《特斯拉和理想全系降價,但誠意明顯不足》)
長安汽車不愧為“自主品牌之光”,在比亞迪爆發之前就長期位居自主品牌銷量榜首(包括燃油車),目前看其在新能源市場也跟了上來,在榜單上排名第三,與特斯拉的差距不足一千臺。在自主品牌銷量方面,長安與比亞迪的差距并不大(包括燃油車),也是國內唯一有可能挑戰比亞迪的車企(長安目前依然是自主品牌燃油車的銷量冠軍)。
今年以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勢頭很猛,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月增長率。吉利新能源僅以100多臺的劣勢排名第四,與特斯拉的差距同樣不足一千臺。目前來看,在月銷量上第一個超過特斯拉的很可能是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