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要出純電漢蘭達的消息,又被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據悉,新車已經在北美開啟生產計劃(或命名為Highlander EV),并將于2026年正式投產。再加上去年東京車展上曝光的豐田LAND CRUISER Se(純電蘭德酷路澤)。我們或將在兩年內,迎來豐田旗下兩款經典SUV車型的電氣化。而當漢蘭達、蘭德酷路澤這種燃油車時代的超級大IP,轉型為純電動之后,會帶來怎樣的表現呢?
純電漢蘭達,還能再做大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純電版豐田漢蘭達依舊很大。根據曝光的信息,新車的車身長度或將趨近5米,且采用三排座椅布局。無論是尺寸數據,還是座椅布局,可以說這臺Highlander EV,大概率與眼下的燃油版豐田漢蘭達,定位都高度接近。但要知道,新車畢竟是純電動車型。豐田漢蘭達2850mm的軸距,此前的豐田bZ4X就可以做到,而后者的車長尚不足4.7米。更大的軸長比,這是純電動平臺的絕對優勢,由此也能帶來更為闊綽的車內空間。于是,理論上純電漢蘭達的空間體驗,或許要比眼下已然是同級別佼佼者的燃油版漢蘭達更為優秀。

不過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還是從平臺角度入手,純電漢蘭達應該也是基于豐田e-TNGA平臺打造。豐田TNGA架構,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從過去e-TNGA平臺生產的車型來看,似乎可以將其類比為TNGA-K平臺?但相較TNGA-K平臺從A級SUV,一路覆蓋至C級車兼容性來看。對e-TNGA平臺的類比,還是顯得太不嚴謹了。事實上,作為豐田現階段手握的主力純電平臺,e-TNGA身上誕生的產品,基本還是圍繞B級車附近做文章。

同樣是追求模塊化生產的平臺,e-TNGA平臺在誕生之初,至少有三個部分是固定不變的。首先是前軸的電控與電機系統,其次是后軸的電機位置,最后便是動力電池的寬度。一定程度上固定前軸和后軸,這點與燃油車平臺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矛盾點出在電池組部分,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模塊化的電芯模組,e-TNGA平臺在寬度上的自由度顯然沒有TNGA-K那么自由。比如說,電池包預留寬度過大,則平臺無法兼容小車。預留過小,則浪費空間。這或許就是e-TNGA平臺在初期,圍繞B級車附近推出產品的原因之一。

于是,純電漢蘭達想要把尺寸做大,就必須先解決電池包的問題。從豐田去年發布的純電技術來看,其全新的動力電池電芯,更接近疊片形式的無模組排布。再進一步,底盤電池一體化技術,大概率也將落地。結合前、后一體壓鑄技術的應用,其技術細節與純電漢蘭達的量產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

誠然,新技術的應用,會進一步降低e-TNGA平臺的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生產效率。但電池部分的技術調整,才是e-TNGA平臺能否成功適配純電漢蘭達需求的關鍵。簡單來說,豐田純電平臺設計之初,多少還是受到傳統汽車平臺在結構上的思維慣性。于是,產品是目的,而電池只是眾多結構中的普通一員。顯然,解放車身中段的空間利用率,才能使e-TNGA平臺,發揮燃油車維度TNGA架構的技術潛力。而且對電動車而言,往大了做要比往小了做更容易。所以從純電漢蘭達開始,我們或將看到豐田純電平臺的一輪技術大改。
純電陸巡,越野沒問題?
聊完空間,接下來的重點便是性能。雖然這對純電漢蘭達而言,似乎并不是什么主要矛盾。畢竟,就算是現有的e-TNGA平臺,前軸也足以放下一臺最大功率180kW的驅動電機。更別說后橋還可以再加一臺電機,綜合功率達到250kW都不算什么技術難題。這對一向以舒適性為核心需求的豐田漢蘭達而言,完全稱得上是“過剩”。但對純電蘭德酷路澤而言,就算是能夠達到這一級別的動力水平,似乎也只能與眼下的燃油版本基本持平。更別說,采用純電動結構后,車輛的整備質量還會有明顯提升。

而絕對的性能數據甚至還不是最關鍵的,失去傳動軸的純電蘭德酷路澤,想要實現四驅,便需要后橋匹配一臺馬力足夠大的電機。但這對后橋使用四連桿結構的TNGA平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是TNGA-K還是e-TNGA,后橋都是這一結構。所以即便是純電動車型,其后橋配備80kW最大功率的電機,也幾乎是極限。但這個畫風顯然跟蘭德酷路澤不匹配,這不是硬派越野SUV嗎,怎么跟四連桿獨立后懸架扯上關系了?

首先,繼續保持非承載式車身,對純電蘭德酷路澤而言,技術難度太大。因為TNGA-F平臺,后橋是相當傳統的整體橋結構。這注定了以常規思路在后橋布置大馬力電機,是不可行的。除非,學習純電奔馳大G的那套方案,把整體橋后移,同時橋軸分離,騰出空間給電機。但如此操作的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即便是蘭德酷路澤的議價能力,恐怕也無力支撐。

不過聊到議價能力,畢竟是史上最成功的硬派越野大IP之一,純電蘭德酷路澤倒也有潛力開個口子。比如像部分全新皇冠車型那樣,改四連桿獨立后懸架結構,為標準五連桿式。以此也能為后橋稍微多騰出一點空間。總之,帶大梁的純電蘭德酷路澤,在技術上落地的難度較大。這客觀上,倒是加強了新車的舒適性表現。

當然,也不是說純電蘭德酷路澤就沒有越野能力了。事實上,從豐田開始以e-TNGA平臺打造純電SUV開始,就與斯巴魯合作開發了一套電四驅技術。以最初豐田bZ4X的四驅版為例,其前后軸分別搭載一臺最大功率80kW的驅動電機。在前軸空間相當富余的情況下,豐田的這一操作,很難讓人不去聯想斯巴魯左右對稱全時四驅的看家本領。事實上,這套四驅系統在低速蠕行,以及雪地、沙地模式的穩定性方面,確實發揮了電四驅敏捷、平順、“傻瓜”等特點。彼時真正限制其發揮的,或許就是性能儲備上的局限。如果純電蘭德酷路澤能夠更好地平衡前后軸的大馬力輸出,其中低強度越野的表現,應該也依舊值得期待。

兩臺當家SUV花旦的純電化背后,實質就是豐田在電氣化平臺上的迭代。在陸續發布全新的制造(一體壓鑄)、電池(含后期固態電池等)技術后,新一代整車技術的雛形也越來越清晰。新產品在空間更大、更舒適,以及性能更強等方面,應該能做到全方位的提升。至于部分特殊工況需求,那暫時就是隔壁燃油車體系的事了。